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哈佛商業評論》領導人就是求才先鋒

身為公司最高領導人,要如何證明自己真的把人才當成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親自參與各項與人才有關的事物,就是亞洲第一大資訊通路集團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的做法,他平日花費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人才上面,因為他認為,執行力繫於人才,有好的人才,才能成功執行公司策略,因此人才的工作,不能全委由人資部門來做,而是執行長責無旁貸的任務,暢銷書《執行力》作者包熙迪在擔任聯合訊號公司執行長時,花費三、四成的時間在招募和培養人才,甚至親自面試最基層職位的應徵者,結果成功讓公司反敗為勝(請參考本期由包熙迪所撰的〈執行長不能委派之責〉杜書伍則把重點放在發掘有潛力的人才,他參考各方說法,自己設計了一套讀才、識才的公式,當作公司挑選、訓練、考核各級人才的依據,大大提高了公司挑選人才的精準度,帶領成立超過三十年的聯強,成為亞洲第一大資訊通路集團,在全球代理銷售至少七千多種 3C 產品。
本刊這次專訪杜書伍,請他談談執行長如何以身作則,帶動各級主管共同投入人才培育的工作,以下就是經過編輯整理的訪談內容。
人才公式:能力 × 人格特質 × 積極度
《 哈佛商業評論 》問(以下簡稱問):你對公司的人才培育參與很深,為什麼執行長要親自投入,不能由人資部門代勞?

杜書伍答(以下簡稱答):執行長或企業最高領導人,要構思整個策略並實際執行,但即使有再好的策略,人不對,組織就無法達到預期效能:效能出不來,策略也就無法達成,所以,執行長或領導人的責任,就是要能夠組織一個團隊或架構來執行策略,組織是由人所構成,選人是執行長很重要的工作,無論多忙,都應該要花時間在讀人、識人、用人,而且選人不是只選出高級主管就好,如果只有一個將,其他士、兵都是庸才,也沒辦法做事,這是執行長的責任,執行長也是最適合的人選。
一個人能做到執行長,某種程度來說,代表他的職涯成就比別人好,才能成為領導人,其次,當他做到執行長,年紀多半比較大,人生歷練也較長,一定已經閱人無數,他自己走過剛出社會的青澀,有從基層做起的經驗,當他自己要用人的時候,以往的職涯認知可以幫助他不僅看到外在表現,還看到人的內涵,不過人很難理解,會騙人,也會騙自己,或是因為某些觀念改變才開竅或走下坡,我自己也只能約略看出來,做到七十分,其實,我們在談讀人、識人,不是在談一百分,七十分已經叫做滿分,能做到五十分就很好了,因為我們往往只有二、三十分的水準,我們要做的是提高成功率,不是要做到滿分,滿分沒那簡單。
能力:五大習慣 × 三大面向
問:你自己如何讀人、識人?
答:我們自己有看人的經驗,也讀了很多別人的成功經驗,但就像是「父子騎驢」各種說法都有,講了半天頭都昏了,我們是工程師出身的,專長就是整理歸納不同的事物,把複雜變簡單,後來就想到可以從怎麼形容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拆解,我們還想到,人是被腦控制的,就看了一些關於腦的結構和人格特質的書,再加上自己的經驗,不斷揣摩、歸納、拆解再重組,找出最核心關鍵的因素,從五年前開始,我們陸續整理出一套讀才、識才的公式,就是人才=能力×人格特質×積極度,因為是相乘,如果其中一項等於零,結果也是零,還是不能算人才,然後,以這個公式為基礎,我們再延展出 22 個職能衡量項目,一個人大概有十幾個評量項目,每個人都不同。
一個有能力的人,我們可能會講他「腦袋很清楚」接著就要問「怎麼樣可以讓人腦袋清楚」拆解出來,就發現應該先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好的五大習慣,包括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析等五項,我們常說,將才將心、士才士心,或者是基層的兵才兵心,一個人屬於什麼樣的人才,取決於他思考的範疇夠不夠大,人才的基礎,不外乎就是對於所有事情都能非常透徹地理解,五大習慣好的人,念書有方法,學理邏輯就可以學得很透徹,也可以在職涯當中體悟出很多事,有習慣才能持久,如果今天思考,到明天又忘掉,那也沒有用,系統化的思考並且不斷演練,自然而然就可以對一件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
一個人越早養成這樣的習慣,用這套方法理解的事物也越多、越徹底,就像我們實施了三十年的月報制度,一開始只是覺得,做報告就必須思考,還要整理、分析,雖然月報的內容可能都是例行工作,但可以看出你對自己的工作了解多少,同樣的事情,一個月做了兩百次,不可能完全一樣,超過分析就會對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然後,因為要分析整理,就必須知道怎麼抓重點、歸類之後還要表達得出來,又需要系統和結構,最後就可以訓練他自發性地改善工作,否則,如果只是照著標準作業流程(SOP)跟機器人一樣,十年如一日,不必動腦筋,也不會進步。
問:五大習慣要搭配哪三大面向來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答:三大方面包含涉物性、學歷邏輯以及經驗歷練,涉物性指的是涉足一般事物的習性,也可以說是常識,有些人很會念書,但是只讀專門科目,對周遭所有事物都沒興趣,但是,我們在談執行力的時候,一定要習慣廣泛了解、接觸生活或工作主軸以外的東西,人生不能重來,常識是沒有辦法教的,有些人學歷很好,但其實是宅男,假如你把他當成人才,就會栽跟斗,學理邏輯是指我們去學校上課,接受一些專業訓練所學到的知識,隱含很多道理和原理、原則,有了常識、知識,接下來就要看一個人的經驗歷練,你要他做的是什麼,他在這個領域裡的經驗歷練又是什麼。
人格特質:價值觀、成熟度、與人互動
問:好的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答:人格特質主要是看他的價值觀、成熟度、與人互動的情況,一個人從他的原生家庭,到開始上學、接受老師和外在環境的影響,成長的過程、遭遇的事物會形成認知和判斷力,我們讀人的時候,就從這些來看他可能被形塑出什麼樣的價值觀和成熟度,另外,怎麼和人互動也很重要,我們並不是要找一個可以在一分鐘之內跟陌生人變成好像認識幾十年的人,但他起碼要能跟人自然地互動,不是一個孤僻的人,這關係到他是否能夠團隊合作,能夠與人互動,才可能跟人互相學習、共同工作、彼此配合,這是在企業組織裡面,非常講究的要求。
積極度:主動積極與自律性
問:大多數人都會說自己很積極,什麼樣才是真正積極的人才?
答:積極度可以簡單的分為主動積極和被動積極,主動積極的人會自我提升、主動負責,被動積極的人則可能只是達到主管要求的目標就好,有的人好像很積極,交給他工作都會拼命去做,可以如果沒有交給他工作,他可能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看過太多人「『說』得很積極」可是說和做為什麼會有差距,其實是因為積極度裡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元素,就是自律性;我認知到什麼是對的,要能改變習慣去變成那樣,但改變習慣是痛苦的,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
每個主管都要懂人資
問:執行長自己做人才培育,下面的各級主管要做什麼?
答:每一個層級的主管,都應該要懂人力資源,訓練讀人、識人的能力,讓組織用對人,我們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把人才公式整理成簡單扼要的教材,拿來訓練主管,提升他們讀人、識人的能力,讓每個層級的主管都知道怎麼培養人才,這也是主管職能評核的項目之一,我們主要把讀人、用人的任務設定在中階主管,他們的年紀差不多都至少將近四十歲,人生歷練比較夠,至於基層主管,由於年紀比較輕,閱人、用人的經驗比較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比較短,如果讓他主要負責讀人、識人的工作,其實是緣木求魚,而且,還可能有一個盲點,就是基層主管和員工也許分別是八年和五年的經驗,差距不大,一方面可能火候不夠,把寶石看成石頭;一方面也可能主管的人格特質容易擔心自己的位子被搶走,會可以蓋掉人才,同時,這套教材也可以用來訓練員工,我們招募的人才可能有不同層次,必須讓他們全面提升;如果不曉得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就不曉得要訓練他們什麼,不過,每個人的資質不同,能夠經由訓練提升的程度也不同。
問:如何透過制度化的做法,避免惡意埋沒人才?
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每一位主管都要向下看兩層;除了要很仔細地看他自己直屬的下一層之外,還要跟下一層的主管一起看再下一層的人,只是,看到第二層的時候,因為人數太多,沒辦法像看第一層那麼仔細,我自己也一樣是往下看兩層,但我下面的兩層,其實已經是中高階主管,是企業的主要經營團隊,如果看到潛力人員( potential )人事部門會把這些人列管,給他們一些特別的關注和訓練。
不過,一個人的職涯,三十歲以前都還在摸索,他的閱歷不夠,對事物的透析力或個人能力都比較淺薄,性格不是很穩定,想要走哪一條路也還不確定,變數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很天真地認為這個人是人才,以後要培養成高階主管,只能先假定這個人有可能成為基層幹部,隨著他的年齡或職位到達某種程度,你才能判定這個人是不是有機會成為中階主管,如果他能漸漸發光發亮,就把他挑出來加重訓練,比方說是讓主管跟他的互動增加,就可以學到很多觀念和處理事情的技巧,透過交付任務,可以讓他有多一點機會歷練,也可以採用上課的方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工作中多給他一些指導(coaching)。
「撈」人才的企業文化
問:把人才公式制度化之後,你扮演什麼角色?
答: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花在人才培育上,我不可能自己去帶所有人,只會往下看兩層,但是我會去關注那些被挑選出來的潛力人才,親自面試確認,以免培養到錯誤的人,在公司裡,大概只有2%的人是我會親自去帶的,方式可能是找他們來聊天、上課,我最主要是看這些人有沒有被「悶死」、成長情況如何,最底層的人,雖然我不會親自去帶,但我會去關心他們的情況,下面的主管知道我在關注這些人,他們也會跟著關注這些人,這些人才不會被埋沒掉,比方說,我每個星期會找不同的中、高階主管來參加聊天會,沒有主題,每次大約五、六個人,全都不曉得今天要談什麼,大家很自然地聊天,我們可能會討論最熱門的新聞是什麼,怎麼解讀這則新聞,擴大他思考的範疇。
我經常講,人要學會「窺視」,還不到那個層級的時候,有一個洞、露出一點光,就要去窺視,這也是培養人才最困難的事,因為人對於自己不知道或沒有經歷過的事,很容易就當做它不存在,尤其是中階主管,往往不知道高階主管所處的環境和條件是什麼樣子,透過聊天會,可以讓他們了解、感受上層的觀念和看事情的方法,另外,我寫了一些文章,但不會強迫他們讀,因為教育訓練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們講求的是主動積極,不是被動積極,強迫得了一時,強迫不了一輩子,要強迫的也就不是人才了,就像水餃煮熟了會浮上來一樣,我常說,人才不是被拉上來的,是自己浮上來的,然後我們再一層一層撈人才,撈到不對的人,就要再放下去,從基層員工撈到基層幹部,從基層幹部撈到中級幹部,再從中級幹部撈到高階幹部,形成一種企業文化,有了這樣的組織文化,人才能不斷吸收,了解更多事物,循序漸進地改變,也是一種「習慣」如果企業的策略或方向改變了,他們也比較容易跟著變。不過,雖然外界覺得我們好像改變得很快,我們自己還是覺得像是大船轉彎,速度不夠快,但我相信,在這套方法下,我們的人會變得比別人好。
問:聯強運用這樣的人才公式已經五年了,有什麼具體成效?
答:我們找人的精準度提高很多,包含運用這套東西的熟練度、靈活度都增加了,找人的成功率更高,不過,精準度提升沒有標準,有的人可能從30分提升到40分,有的人可能已經有50分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怎麼樣讓更多主管可以全面提升精準度。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49期 │ 作者:鄧嘉玲、羅玳珊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人兩腳,錢四腳

每個人都喜歡錢,也都希望能擁有更多的錢,許多人因此耗費大部分的時間、窮盡心力去追逐金錢—有人每天沈溺在股市號子裡,無所不用其極打探各種消息,每天殺進殺出想要賺取價差,也有人盲目地擴張信用而不計風險,一味運用融資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報酬,在網路狂熱時期,全世界更不知有多少頂尖聰明的年輕人不惜中輟學業,毅然投身網路熱潮,渴望一夕致富,然而,股市有飆漲的時候,也有崩盤的時候,在股市崩盤時落寞的人,經常就是先前股市飆漲時最風光的同一族群,當網路夢碎、泡沫破滅之後,原先人人想要沾上邊的網路事業,如今大多數人又避之唯恐不及,在這一起一落的過程中,真正累積了財富的又有幾個人?台語有句俗話說,「人兩腳,錢四腳」四隻腳跑得比兩隻腳快,兩隻腳的人自然追不到四隻腳的錢!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既然錢跑得比人快,人追錢很難,但錢追人豈不是容易得多?只是,該如何讓錢來追人呢?答案其實再簡單不過,就是人要有能力,人如果真正具有能力,錢就會主動追上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同一家公司裡頭,有些人工作特別努力,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心力比別人多,經驗、能力便增長得比別人快,於是獲得主管拔擢升遷的機會也比其他人多,薪水自然也跟著提高,我們也常看到,有些能力非常好的人,會有別的公司主動以非常高的薪水想要來挖角,主動聘請他去任職,這些情形,不就好像是錢自動來追人嗎?因此,讓錢主動來追人的方法,便是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許多年輕人不斷地轉換工作,除了心性未定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求取更高的薪水收入,在知識經濟時代,更不時有人鼓吹,知識裝在人的腦子裡而可以帶得走,因此最少要三、五年就換一次工作,如此可以加速提高自己的身價,但是如果缺乏真正的能力,就算一時獲得很高的職位與薪水,難道真的可以持續很久嗎?近來全球各地的企業裁員浪潮中,高位、高薪但貢獻度低的人,往往是被裁員的第一順位,然而,一個能力好的人,就算不幸遇到公司裁員、倒閉而暫時失業,但因為有能力,勢必比較容易獲得新的工作,在另一家公司當中取代一個能力較差的人。

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一個人如果把很多時間都耗費在金錢的追逐上,則投注在提升自我經驗、能力方面的時間也就相對少,自然能力提升的速度就比別人慢,到頭來錢也沒追到,能力也比別人差,那真是「人財兩失」!因此,人反而應該把時間、心力投注在提升自我的能力,隨著能力不斷增長,擁有財富往往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人兩腳,錢四腳」人追錢很難,但人的能力提升了,錢要追人卻很容易,一個人想要有錢,想要擁有長久的財富,只有把時間投注在不斷提升能力,不斷強化自己的實力,如此一來,不但從中可以獲得自我滿足與成就感,而且財富也會隨之而來。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 )

如何洞悉問題的本質?


不論是個人生活或經由媒體報導,我們經常感到生活中無處不是問題,令人心煩不已,解決問題確有其法,不過,當我們冷靜、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後,會發現看似多如牛毛的問題中,實潛藏著許多「虛假」的問題,何謂虛假的問題?在社會富足、資訊爆炸的今天,資訊豐富到令人眼花撩亂,訊息變化快過思慮下,對事物判斷易趨淺薄,然而,多元化社會同時帶來個人意識的抬頭,人們較過去更難忍受引發個人不快的事物,當個人期望與實際結果產生落差時,失望情緒也愈發強烈,個性激進者,甚而會將原來只影響少數個人的問題,透過媒體等各種管道擴大渲染為公眾利益問題,影響其他不相干的人形成一股力量,要求被認定為「應該對問題負責的人」出面解決,若未順其意即擴大事端,因此,面對問題前,先冷靜思考其為真問題或假問題,才不致陷入虛假問題的陷阱而不自知,並能專注解決真正的問題。




釐清問題的真實性後,面對真正的問題時,須有一個認知:甚少問題能以單一方案解決,而須由不同面向,分頭淡化問題,以書中的雷龍大廈電梯不足導致房客串聯抗爭的案例而言,解決問題的方案除了分樓層使用不同電梯、分散上班時間等有形的規定外,還須搭配無形做法,譬如公布電梯承載量分配圖、提供充足的資訊給房客、引導不同屬性房客自動避開尖峰時間等。這些不同面向的解法,單獨使用都只能解決局部問題,但配套提出後,卻能大幅降低問題的嚴重性,到一可接受的範圍內。



企業經營無時不刻面臨問題的發生與解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會發現,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可「百分之百」被解決的問題,誠如書中所言:「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下一個問題的根源」一個有利於某面向的方案,代價往往是犧牲另一面向的利益,因此,如何透過溝通、妥協 ( compromise ) 的過程,尋求最適 ( optimized ) 的解法而非完美的解法,降低問題的衝擊降到多數人可接受的範圍內,即為好的解決方式,否則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滋生新的問題,本書運用淺顯易懂的案例,引導讀者去看一群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易因自利、誤解等因素而使問題被放大的過程,讓讀者以旁觀者的角度,體會到問題產生的可笑,從而思考自身如何避開此一陷阱。《你想通了嗎?》是一本既輕鬆、又可幫助自己認知問題的本質、思考問題解決技巧的好書。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本文為經濟新潮社出版之「你想通了嗎?如何靈活思考,解決問題」推薦序)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溝通能力的基礎

「不善溝通」是很多人亟欲改善、提升的能力要項之一,然而,自認拙於溝通者在自我檢視的過程中,容易反射性的推論,問題出在自己口才不佳,缺乏自信,容易緊張,個性內向,從而,便自我要求「要增加自信」、「練習多說話」、「走進人群」甚至去上課演練溝通技巧,種種「解法」雖多少有所裨益,卻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有些主管碰到這類同仁時,竟也僅反射性的指導:「你要多溝通」令人啼笑皆非,回過頭來,每一個人都是別人溝通的對象,相信大家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一類人看似長於溝通,但聽起來卻只覺得其邏輯跳躍,說話天馬行空切不入重點,甚至語無倫次而不自知,更有一類人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卻讓人感覺從頭到尾在「自說自話」甚至有強辭奪理的感覺,結果同樣是「有溝沒有通」。

事實上,深入拆解「溝通」這個能力要項,可以發現,不善溝通的根源有二,其一,是對欲傳達的「事」,缺乏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因而,當欲傳達給別人時,說起來零零落落,邏輯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對方接收時非常吃力,自然溝通就不良,其二,把話說清楚只是溝通的基礎,要讓人「聽進去」進而「認同」、「接受」,「人」的因素更為關鍵,大家都知道要與孩童對話,一定要考量其年齡與心智程度,並用其可理解的用語表達,才能與之溝通,更何況不論是主管對部屬、部門對部門或者是跟客戶溝通,其立場經常互異,甚至是對立,若未能認知到「人」的不同,只一味想把「事」說清楚,結果不僅自己氣餒不已,對方也必然以「你根本不了解」或「根本不可行」來回應,完全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因此,提升溝通能力的第一個要訣,在於對於欲表達的「事」自我檢視是否的確有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若否,則預先思索、結構之,深一層思考,若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即已養成良好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那麼即便口才並不突出,卻也能因論述有條有理邏輯分明,而讓對方輕鬆理解,掌握好「事」的要訣後,則應思考「人」的因素,如何從對方的背景、環境、思惟模式與所處立場,模擬對方對這件事可能的態度與反應,以及自己該如何述說對方才聽的入耳,進而逐步、順勢導引到能認同你的想法。

事實上,多數事物的推動與執行,必然都牽涉到與不同人的溝通與協調,若能建立「多了解別人、站在對方角度想」的習慣,事事想到「人」的因素,無形中建立「了解人的習慣」,行事不也就能自然而然施展出此一要訣,由此可知,提升溝通力的根源並非在於口才或演說技巧,而在於能力根源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事的了解),以及「對人深入了解的習慣」(人的了解)同仁應更加注重在平日不斷的練習,養成「系統習慣」、「結構習慣」,以及「對人的了解」就能夠改善溝通的能力。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聯強EMBA】知識的產出與管理

「知識管理」是近來管理學界最為熱門的研究題目,許多企業也開始重視這項課題,不過,企業內部落實一種觀念或制度,應該在自然引發的狀態下進行,掌握其本質意涵,從根源去營造出適當的環境,使其不斷滋長,而不是為了迎合一個熱門的名詞,大張旗鼓地動員所有成員刻意去推行,待得熱潮一過,便又銷聲匿跡,所謂「知識管理」是指一個組織在運作過程中,隨著經驗的累積而產生許多資訊與知識,一家企業如何將這些知識加以有效地組織、管理,以利於傳送給各相關的單位共享,接收到的單位則善用這些知識,以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來,因此管理、運用知識的前提,在於企業本身先要營造成一個可以持續產生知識的環境,同時要不斷地把過去產生、目前已經在利用中的知識加以更新,也就是說,知識的產出並非被當作一種「運動」在一段時期內動員所有人一起來推行,而是要落實在日常運作當中持續不斷地進行,並且不斷將知識更新。

以聯強而言,為了持續提高運作效率,不斷地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便已經落實了「知識產出」的有利環境與文化,聯強企業文化的核心是7P(Professionalism、Planning、Performance、Perfection、Profit、Pleasure、Prestige)為了落實7P,聯強實行月報制度,所有成員每個月都針對本身的工作內容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並加以檢討,在探討每個統計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與現象時,知識便由此產生。此外,在月報中針對工作內容進行檢討之後,必須提出解決方法,以作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在這種改善的過程中,提出來的解決方法便是新的知識,藉以取代舊的知識,因此聯強的7P文化與月報制度,相當於提供了知識不斷產生與更新的平台。

當知識不斷地從運作與檢討之中產生,知識與資訊的量也跟著不斷增加,如何管理這些知識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包括知識的表達、結構、儲存與取用方式等等。資訊、知識絕對不能氾濫,一定要經過整理才能被有效地運用,因此,如果不能把大量的知識、資訊加以結構化,便很難被存取而形同垃圾,就知識的表達與結構來講,文字雖然能夠將知識紀錄得相當詳盡,也是最普遍的表達方式,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如果全部的知識都以長篇大論的文字記錄,結果將會累積成一個龐雜的資料庫,很難能夠被有效率地取出來應用。因此,必須將大量的知識、資訊當中,可以數據化的部分,盡可能地數據化,由於數據可以提供較為精確的解讀,如此才容易管理、運用、傳播。

在聯強內部的運作當中有個特色,就是每個部門都會針對不同的功能運作,建立起各式各樣的運作指標,透過不同的分析方法所產生的數字,用以判斷每一個運作、功能所產生的現象,由於這些數字蘊含了過去運作所累積下來的知識,因此使得數字變得有意義,這就是在將知識予以數據化,以利於往後的管理與利用,將知識轉化為數據是一項重要,但是又相當困難的工作,哪些知識可以數據化?又要如何數據化?這些問題都牽涉到不同公司、不同管理者的火候問題,舉例來說,如何判斷客戶的忠誠度?「交易次數」是一個很容易被想到的依據,雖然交易次數仍無法百分之百地反映出客戶的忠誠度,但不失為一個重要的指標。

把運作經驗累積的知識數據化,以各種數據指標來呈現各種運作的狀況,可以讓知識真正被揉合到公司的實務運作當中,不過,指標、報表、分析方法等,並非設計出一套之後,便可經年累月沿用下去,而必須要不斷改善,在聯強電腦化的初期,也曾設計出許多報表,但因經驗不足,使得每一份報表都只能呈現局部的狀況,需要許多份報表才能掌握全面,然而多份報表之間卻又有許多重複之處,也有部分欄目的實際用處不大,當時,內部主管便思索如何將多張報表精簡、整合在一起,讓使用上更為方便,也更容易掌握到重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同運作所累積、體驗出來的各種知識之間,往往會有許多道理是相通、重複的,必須經過簡化、整合,才能被有效地傳播到相關的部門,並且有效地被運用在實際工作上。

整體而言,知識必定來自於習慣性、不間斷的分析,而前提是要先營造出一個利於知識產生、累積的環境與文化,針對過去累積下來的知識,則應盡可能地轉化為數字指標,藉由數據化,使其便於儲存、結構、取得,進而更加妥善地應用,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益。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將要被淘汰的八種人?

不景氣的社會,一定會淘汰不爭氣的人。如何不被淘汰,只要你不在這八種人之內。如果你在其中之內,那就趕緊提升來學習

1》八小時之外不學習的人。
胡適先生說: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八小時之外如何運用。有時間的人不能成功,擠時間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時之內決定現在,八小時之外決定未來。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生活。有學習才有選擇權,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走進教室。不是社會發展太快,是我們思維反應太慢,為什麼我們思維太慢,是我們沒有跟上學習。人生有兩大悲哀:結婚之後不再戀愛,畢業以後不在學習。拒絕學習,就是拒絕成長。家長不學習,會被孩子看不起並且和孩子有代溝。夫妻一方不學習,就會有隔閡,學習的人如同長高的樹,自然會有高藤來纏。一個人不學習,就會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步伐,人活在21世紀,思想在20世紀,究竟學什麼?不是學打工的技術,而是學創業的本領。

思想觀念40%+人際關係40%+專業能力20%=成功。 從這個公式裡找自己的短板,缺啥學啥,社會需要啥你就學啥,不只是學感興趣的,而是學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成功的。人要有二畝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種未來的。不學習是21世紀被淘汰的八種人首選第一的人。

2》對新生事物反應遲鈍的人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與巨大的商機掛鉤。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又都在一片反對懷疑拒絕中悄然來臨。21世紀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趨勢有關,而趨勢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來判斷的。誰抓住趨勢誰就抓住了未來。 不學習就會把推論當結論,用已知判斷未來,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最終一定被社會淘汰。

3》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人

21世紀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抱團打天下已是趨勢,誰擁有人群,誰擁有市場,1+1=2叫數學,1+1=11叫經濟學,一根筷子能折斷,十雙筷子折不斷。

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傷害的人

事情發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傷害人,而你的想法會傷害你。就象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樣,那個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來。百折不撓千錘百煉是中國人發明的詞。

5》技能單一沒有特長的人。

就像貓與老鼠的故事一樣,貓說:“什麼年代了,一種技術能活嗎?”據經濟學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有50個行業要淘汰。沒有危機是最大危機,滿足現狀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時給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時再找出路。

6》計較眼前目光短淺的人

計較眼前會失去未來,計較小錢會失去大錢。沒有遠見必尋短見。全世界最好的投資最沒有風險的投資就是投資學習,學習可以讓人有遠見,學習才知道未來的趨勢。

7》情商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臉比翻書快。古人說:小不忍要亂大謀。脾氣來了,福氣走了。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個好工作, EQ是情商高可以有未來,AQ是逆境商可以變成登峰造極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見了困難就躲避的人他一事無成。
世界上15%的人見了困難能迎刃而解的人是成功人。
世界上5%的人是打著燈籠找困難的人,這種高情商的人將成為登峰造極的人物。

心理學家總結四種情商的結局:
1有能力有脾氣的人--懷才不與
2有能力沒脾氣的人--春風得意
3沒能力有脾氣的人--一事無成
4沒能力沒脾氣的人--貴人相助

8》觀念落後知識陳舊的人

過期的食品不能吃,過期的觀念也不能用。21世紀的成功學,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你幫過多少人。學助人成功的本領。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敗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點上,人失敗在缺點上。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計。

六大劣根斷送一生:自以為是,不以為然,以老賣老,老氣橫秋,格格不入,每況愈下。
只要你把人做好,這個世界都屬於你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消失的工作潮-值得你我省思?

第 3 波工作消失潮來臨,速度之快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第 1 波 : 從台灣開始大量外移的工作是傳統製造業。
第 2 波 : 是電話客服、程式設計師等,白領職員。
第 3 波 : 是人資、會計、資訊等「總部」人員,完全打破了內勤單位、總部工作不必出差、不會外移的思維,每個人工作的崛起或消失,不是個人不夠努力,而是世界分工的方式改變了,你的工作不見了。

你,看清楚工作的浪頭往哪裡打嗎?顯赫一時的三重模具街,如今不是關廠,就是去大陸,留下來的只能接到小量的訂單,「不久的將來,世界有一半人,每天要工作 12 小時,另一半的人會失業」威廉 • 布里吉斯《 新工作潮 》台北縣的三重向來給人街道狹窄、交通擁擠的印象,這裡卻是台灣模具產業發跡的 地方,從三重向外延伸到新莊、五股、樹林,曾經聚集上萬家模具廠商,他們多半只有一個簡單的招牌,標示著某某「企業」或「實業」甚至沒有招牌,看來毫不起眼,但這些「鐵工廠裡的黑手」卻是推動台灣經濟的幕後英雄,模具有「工業之母」 的稱號,沒有他們,概念再棒的產品也沒辦法大量生產,1998 年,台灣模具產業的全盛時期,全省有超過 3 萬家模具廠商,總產值突破 600 億元台幣,然而,從現在開始往後的 2 年,將是台灣模具業面臨的存續關頭。

第一批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 :
台灣模具廠高達 9 成屬 30 人以下的小公司「很多10 人以下的小工廠會歇業,這 2、3 年達到高峰」台灣區模具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金立元科技總經理鄭坤木神情凝重地評估,鄭坤木估計,最後大約有 3 到 4 成模具廠必須關廠,以 1 萬家、平均每家 20 名員工當作母體計算,受波及的就是 6、7 萬人「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他說,這是台灣眼前第一波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台北郊區的模具業聚落首當其衝,因為半小時車程外,桃園龜山、平鎮的筆記型電腦大廠的生產線,今年全面宣布撤退,移向對岸,繼更早的英業達、倫飛之後,仁寶去年底逐步縮減平鎮工廠,廣達在 3 月底關閉林口廠,資遣 8 百人,華碩資遣台北與桃園廠 385 名員工,而最後的熄燈號,則由大眾電腦在 9 月底吹響。

鄭坤木分析,大陸從 2003 年開始,對進口模具課徵 27% 的關稅,逼得毛利率已經在「保四」、「保五」邊緣的筆記型電腦大廠,不僅自己要過去,還得要求長年配合的模具廠一起跟著走「筆記型電腦的模具,現在沒有一套是在台灣開的了」在三重市五華街經營盈隴企業的負責人曾裕鈞說,他手上正在工具機上研磨的產品,是好不容易從緯創接來的觸控面板用光筆,但「量很小」他搖搖頭,至於三重曾經顯赫一時的模具街呢?「早就沒了」他說,同業不是關了,就是去大陸,至於他自己,因為拿不出幾千萬台幣的資金,去不了,也不敢去,就像自然界的物種一樣,職場上的工作會出現、會崛起、會衰落、會消失,對內需市場小,必須崁入國際經濟體系運作的台灣來說,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全球產業分工下的聚落移動。

第二批不見的工作:白領與服務業 :
僅僅在幾年前,筆記型電腦仍被視為最後可以留在台灣的製造業,但是工作擠壓、下沉的版塊變動比想像中更快,一下子就把就業版圖拉出一個大缺口,你以為只有生產線才有外移的問題嗎?不,台灣第二批未來可能不見的工作,主角是白領階級,甚至是服務業,因為全球化的浪潮加上通訊科技,把相隔千萬里的陌生人,變成競爭同一個飯碗的對手,登上全世界的制高點觀察,所謂「工作」的概念,現在正發生巨大的變化,足以挑 戰所有人過去的理解,回溯到掀起這波大浪的源頭──美國,現在是白領與服務業登上職位虛化、消失的第一線,30 年前,美國從製造業開始放手,交棒給日本、台灣、大陸,但美國勞工局在今年 8 月針對 IT產業完成的報告指出,現在美國透過企業委外、輸出海外最多的工作,已變成專業服務業,尤其是程式設計師、電話客服人員,以及旅行社代辦員,著名資訊產業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統計,今年美國境內移轉至海外的工作職位將達到 83 萬個,2015 年更攀升 到 330 萬個。

麥肯錫分析進一步指出到 2008 年,美國境內會產生 1,900 萬個工作,換成全世界誰來做都一樣,這些消失的工作愈來愈朝高薪、腦力密集邁進,美國《 華爾街日報 》今年 9 月 28 日的報導中說,連律師都加入美國企業將工作外包海外的行列,像杜邦公司已經開始雇用印度律師協助撰寫專利文件,全球資源搜尋駭人的數據背後,企業考慮的當然是哪邊合乎效益,工作就往何處去,作為一個典型的跨國企業,美商優利系統(UNISYS)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現在談“outsourcing”(委外)或“offshoring”(以國外勞務取代)的觀念都落伍了,企業寧可用更積極的字彙來詮釋──這是一種“globalsourcing”「 全球資源搜尋」優利系統今年宣布在世界配置 8,000 名員工,作為全球性的支援部隊,他們分別落腳在印度、匈牙利、與大陸的上海,其中印度與上海各更有 5,000 人與 2,000 人的規模。

傅良中說,這些中心可能做技術開發,也可能做客戶服務,如果把台灣、香港、日 本的共同業務集中到上海處理,不僅降低成本,時間安排更有效率,在麥肯錫一份針對美國企業外包市場的研究中,點名了 10 個國家,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劣勢,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大陸、菲律賓、巴西、波蘭、墨西哥、俄羅斯、愛爾蘭、匈牙利、捷克,這份名單等於勾勒出了工作的流向,跨國企業選擇它們,並不純然是成本考量,更著眼於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在小區域一口氣要找 5,000 人真的很困難」傅良中指出,這多少說明了台灣為什麼無法落在名單之列,台灣企業逐漸採用同樣的模式,像帳務催收、電話客服這些勞力密集型服務業,開始將觸角伸向大陸,幾家領導廠商,例如台灣客服科技、遠傳電信都在對岸設有據點,其中一家規模高達 500 人。然而,職場衝擊的效應也慢慢浮現,今年 4 月,遠傳電信台中催收部員工北上到勞委會陳情,理由就是抗議遠傳因為將帳務催收業務外包大陸子公司,要求台中部門 員工轉調台北或其他部門,或接受資遣,雖然遠傳後來發布聲明,說明並無裁撤計劃,但是對一般的工作人而言,過去怎麼可能預料:有朝一日要面對這樣的風險?

第三批消失的工作:在總部工作,不用移動?

第三批未來可能走向消失的工作,是所謂在台灣「總部」的工作,目前看到的現象是,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功能,要從台灣的「總部」出走,即使是所 謂「研發」部門,或是「工程師」也必須經過更精準的篩選,經常往返新竹科學園區,從事高階人力仲介的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對職缺的 變動十分敏感,他觀察未來只有頂尖的生產製造,像奈米級半導體製程,或是大尺寸面板會繼續留在台灣,系統組裝業的廠長、品保主管、技術員都會變成逐漸消失的職稱,換句話說,電子電機仍然會是主流人才,但是像工業工程、生產管理這些職務,將逐漸由台灣釋出到大陸,雖然目前在台灣還有 1,400 人的研發團隊,但光寶科技人資副總經理鮑惠明也同意,像採購、行銷、應用性研發、甚至技術移轉這些圍繞著核心的周邊功能,都會慢慢從台灣的總部移到大陸的生產基地,實質工作模式的改變,正不斷在產業中發生,以筆記型電腦廠商華碩來說,目前很 多工程師已必須以一個月 2 週或 2 個月 5 週的方式,頻繁地出差到對岸支應。

行政支援部門受到的效應更大,即使是知識型的工作,只要可以標準化,透過網路傳遞資料,都可以交付給對岸的員工完成,明基電通資深人資協理童文池指出,像明基 MIS 部門的運作、編寫程式(coding) 的後端工作,多年前即已由大陸的行政中心來負責,台灣總部的人力擴編,當然因為工作的層層外包,導致成長受限,但工作其實不會固定、長期停留在同一個地方,而是一波波地往外擴散,繼續尋找第 2、第 3 個更便 宜的去處,大陸員工看似因此受益?童文池持平地指出,像明基蘇州廠的警衛,現 在也外包 給當地保全公司,不再納入編制。他們面對的是一樣的處境,如何因應這樣的局勢,的確是今天的上班族要生存必需深思的課題。

核心的意義 :
未來,只有企業「核心」價值的部門,才能夠留在本地「核心」的意義,也會愈來愈明確,愈重視與人互動、能配合環境轉換創造價值的 know-how,愈不容易被取代,「如果你只會 J2EE(一種程式語言),這是最容易被取代的」美商優利系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common technical knowledge”( 一般技術知識 )已經不夠了,重要的是「本地價值」以提供銀行金融資訊系統的優利系統來說,那就是對本地市場的了解、對客戶特性的掌握,而且「核心」的內涵,並不等同於「留守不動」剛好相反「移動」(mobility )將成為人人必備的能力,所謂愈來愈「核心化」的總部,事實上就是一個人員不斷“travel”(出差) 的環境,童文池舉例,明基內部參與人力資源事務的員工接近 90 人,但是被他定義為“corporate”(企業總部)層級的,只有 22 人,這些人的工作就是主導文化、策略面的公司政策,到各地去跟現場員工溝通,鮑惠明有同樣的看法,他對一個「國際化經理人」的定義是:“Anytime we equip to move,”(隨時都準備好要出發)他笑著說,鮑惠明有個衣箱,永遠放好幾套預備的衣服,一拎就可以上飛機,早上出發,中午就在對岸工作,他稱這樣的工作型態 叫「一卡皮箱趴趴走」台灣的工作流動速度超乎想像,涵蓋的層面也不斷擴散,但從好的方面看,新的全 球分工架構下,台灣仍然承接了許多新的工作。

創新設計流入台灣 :
不同於上海、馬尼拉、邦加洛這些開發中國家新興都市,變成美國企業後勤作業的後台辦公室(back offices)台灣的角色更偏向美國企業的腦力、研發中心,更多設計、創新的工作流入台灣,美國科技大廠對台灣愈來愈倚重,以至於今年初,美國《 商業週刊 》以封面故事指出,美國企業已經患了「無力發明症候群」(not-invented-here syndrome)甚 至特別計算出惠普科技、戴爾電腦、摩托羅拉這些品牌大廠,營收中有多少來自台灣代工夥伴,例如宏達電、台達電子、廣達電腦、明基電通的貢獻,這也說明理工科系畢業的科技人才,為何始終是就業市場寵兒,從來不曾退燒過,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有 30 多年歷史的台灣飛利浦建元電子,每年營運量都在飛利浦全球各個封測廠中居冠,總經理呂學正今年因此被拔擢為全球飛利浦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組織副總裁暨總經理,飛利浦建元剛成立時不到 1,000 人,但目前 2,500 名員工中,還有 1,600 名屬於生產線,外籍勞工只佔 80 幾名,呂學正並不同意台灣完全留不住生產的說法「歐美研發做不好,就是因為生產線不在附近」他說呂學正反而認為大量生產是培育研發能力必要的土壤。

南台灣的飛利浦建元因而有動力持續擴張,呂學正說,現在反倒是飛利浦歐美總部無法因應對工程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天到晚派人來取經,還把大量設計、研發業務丟來台灣「壓力都到我這邊來了」他苦笑著說,飛利浦建元最近計畫招募 200 多名工程師,全都是為了因應歐美開過來的業務需求,新興產業落腳,有一些新興產業,也逐步在台灣建立基地,例如數位電視,在新店「台北矽谷」的遠昇科技,是瑞士蘇黎世上市公司,業務是開發互動式數位電視頭端所需的軟、硬體,去年遠昇所屬的瑞士 ADB 集團,營收 1 億 7,640 萬美元,比前年成長 113%,數位電視其實是台灣相對陌生的領域,收視端市場在台灣也尚未成熟,但是遠昇在全世界只設2個研發中心,一在遙遠的東歐波蘭,另一個就選在台灣,出身RCA(美國無線電公司)的研發處長紀根卯,本身算是早期外商來台技術移轉 培養出的種子部隊,他不諱言,心底有一股企圖,希望複製當年的經驗,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台灣,培養更多的人才。

遠昇在台灣的研發團隊預計達到 50 人,而且計畫慢慢從硬體技術轉為軟體,從今年 3 月開始,陸續有 6 名工程師遠赴波蘭受訓,學習互動電視的應用軟體、驅動程式開發,平均每一次去,都要待上 3 到 6 個月,過程裡,紀根卯也去過大陸,評估很多城市,後來都覺得不適合,除了他認為大陸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不夠,最主要的考慮是,數位電視是跟著經濟與生活型態前進的產業,以大陸目前的水準,還有相當的距離,與波蘭的實力相較,現在台灣的團隊像在牙牙學語,但「我希望有一天台灣研發中心會跟波蘭有相等的地位」紀根卯說,現在看起來,工作機會流向大陸的效應,是從技術層次的邊緣往中央、由低往高處擴張,美國、台灣、大陸間的關係,則是美國依賴台灣的科技廠商,台灣依賴大陸的生產能力。

然而產業的競爭永遠出人意表,未來,大陸很可能直接與台灣平行競爭最尖端的人才,兩岸直接競爭尖端人才,大尺寸 TFT-LCD 面板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就業舞台目前在台灣仍是熱鬧滾滾,就在 10 月底,友達舉辦的大規模徵才活動,特別號召「友達科技中心」負責人劉軍廷出馬,選在台北 101 大樓,聲勢驚人地要大舉招募 600 名研發工程師,友達在中部科學園區第 1 座 6 代廠與 7.5 代廠的新世代 TFT-LCD 生產線,正快馬加鞭動工,更是卯足勁搶人,可是不同於昔日的組裝業,台灣 TFT-LCD 廠商的技術都來自日韓大廠授權,他們在大陸一樣有當地製造夥伴,像是南方的「上廣電」、北方的「京東方」都是大陸急起直追的 TFT-LCD 廠,而且直接切入第 5 代生產線,主要業務在高階管理人才仲介,諸葛堂公司總經理劉世傑就說,最近他有很多客戶向台灣挖人,而且數量都以百人計,待遇條件則是台灣的兩倍以上,這個現象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還需要時間評估,50 年來,台灣已經經歷過好幾波產業轉型,受到衝擊的對象,從最早的體力工、到作業員,現在更到白領與技術人才。

價值是最好的指標 :
登上正在上升的工作板塊,固然是掌握前途的一種解答,但是誰又能預測所謂「上升的版塊」會上升多久?工作會消失,但是留下來的,反而證明通過考驗,研究勞動經濟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就注意到,在這些大的浪潮背後,其實很多傳統產業又悄悄回流台灣,它們講究精緻的工藝,追求卓越,連大陸也做不來「它們需要的是重新包裝定位,告訴年輕人這是好的工作」辛炳隆說,所以與其為消失的工作憂心,不如反思個人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畢竟人才的去留,最後都會回到經濟運作的基本原則:「你的價值貢獻,決定你在哪個地方」鮑惠明指出了這個變動年代不變的生存法則,我該怎麼辦?面對如此激烈擠壓的職場變動,上班族到底應該怎麼辦?

首先,先看清楚你是不是落在所謂的「危險族群」內,對白領階級來說,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提出3個指標,用來檢視哪些工作最容易流失,分別是:

1.面對面的親近性:愈仰賴面對面進行的工作,愈不容易被取代。

2.本地化的知識:要靠了解本地文化、掌握本地客戶行為特性產生價值的工作,也不容易被取代。很多科技業編寫程式、處理文件的工作可以移到其他國家,但是分析客戶需求,挖掘潛在商機,還是要依靠本地的業務人員。

3.複雜的溝通互動:溝通互動愈複雜的業務,愈容易出錯,企業也會偏向留在當地。

反過來說,標準化、可以切割成明確流程、有國際共通的專業語言、容易數位化、本地特色不強烈的知識型工作,自然就成為企業為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思考委外的對象,萬一落在危險區內,自救之道,當然就是朝相反方向的職能發展,在台灣還有一個獨特的地域性因素,會決定工作的所在地,就是企業在兩岸的布局發展,很多工作不只是因為成本,更因為市場、客戶、服務對象在對岸,必須移動,要離鄉背井,一般人心理上都會有抗拒,但若把眼光放遠,這並非台灣工作人獨有的處境,美國人從東岸遷徙到西岸找工作,距離可能就超過台灣到大陸,許多老牌 跨國公司,例如荷蘭飛利浦、德州儀器,經理人的生涯同樣是一路駐外,每個國家待幾年,練得一身技藝後,回到母國貢獻,直到退休,增加個人的「移動性」(mobility)是許多人資主管共同的建議,地理上或許工作地點離開台灣,但個人不妨視為就業舞台的延伸,因為增加異地工作歷練,本來就是人才國際化的訓練途徑,與其陷入工作消失的焦慮,不如轉為「工作不來,我去找它」的積極思考。

威廉 • 布里吉斯在《 新工作潮 》一書中建議,個人應該努力發展以下幾種態度,頗值得參考:
1.增加自己受雇的價值:工作要有穩定感的首要條件,就是具備企業此刻需要的能力與態度。

2.培養「自營商」心態:把自己當作一個外包商來經營,而不是一個被動受雇的員工,你的工作就是老闆外包給你的業務。

3.應變能力:能屈能伸,能拋開舊包袱,學習新知識,從挫折中快速恢復,對未來的工作者來說,更重要的功課是由內在,而非外界環境來尋求工作的安全感。

戰勝男人的七個敵人

數不盡無理要求的上司,與孩子結合、只會報怨的妻子,你所相信、最後卻背叛你的人,只要開口說話就嫉妒和陷害你的人,總之,稍為疏忽或對應錯誤,週遭就會出現一堆帶給你麻煩的敵人,即「男人只要跨出房門,就有七個敵人等著你」也唯有敵人的存在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磨練自己,絕對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旗鼓相當的好對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面對上司、部屬、夥伴、妻子、女性、兒女、雙親,絕對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處理無謂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一流男人有智慧的生存法則。

每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敵人,就人生而言,有時朋友也是敵人,敵人也可以變成為朋友,敵友關係最鮮明的應該是戰爭,然而此時敵友關係突然改變也不是稀有的事,古代的戰國時期,處處是敵人變戰友,戰友變成敵人的故事,有智慧的人要懂得面對你職場上的七個對手,懂得面對他們,將使你化敵人為貴人,不懂得面對他們,他們將使你在職場上一敗塗地。

這七個敵人包括上司、部屬、夥伴、妻子、女性、兒女、雙親」最後還加上「自己頭腦裡面的敵人」日本暢銷書作家川北義則在新書《 男人的七個敵人 》中,甚至直接點明,上司、部屬、同事、妻子、女性、子女、雙親是男人的七個最大敵人,因為這七個關係與自己最親近,如果不處理好,人生與內心將有如生活在煉獄中煎熬,反之若能修身,敵人將變成貴人,四十歲,男人肩上的包袱不斷往上加,體力和健康卻只能一直往下走,面對周遭的上司、部屬、同事、妻子、女性、子女、雙親,草木皆兵、動輒得咎的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正如日本諺語所言:男人只要一出門,就有七個敵人等著你,能與這七個「敵人」和平共處,你的四十歲,不再是危機!」

頭號敵人:上司
工作能力強的部下,對上司而言,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超越自己,格外讓人不安,正當的行事卻得不到正當的評價,必須理解這是社會常有的事,一般而言,部屬並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上司,尊敬是最強的武器,在人際關係上,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就是被忽略、或是被當成傻瓜,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尊敬對方,並了解如何做,才能讓上司把工作交給自己,給自己好的評價。

二號敵人:部屬
現代社會經常有空降的機會,如何讓充滿觀望或敵意的部屬成為合作者?
第一 : 自己率先做到言出必行。
第二 : 所有的好處都讓部屬優先獲得。
第三 : 新任上司有很多不了解的細微處,不訪百出直接需要部署的低姿態。傾聽部署說話,可以提升親和力,但當上司不要害怕朝令夕改,確認戰略之後,應該因應狀況,隨時改變戰術。

三號敵人:同事
一個人最大的打擊就是遭人背叛,組織裡無論多麼有好的同伴,同時也是競爭對手,日本武將們總是事先設想「萬一這個人謀反時該如何處置」例如建立同盟關係或姻親關係,防止背叛,但歷史也告訴我們,效果有限,時時設防,反而窒礙難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可能會被背叛的覺悟,一旦發生,見招拆招,設想好對應的方式。

四號敵人:妻子
在相處方面,日本的詩人加島祥造在暢銷詩集《 無所求 》中,建議以一種「空無」境界,把自己放空,全盤接受妻子的話,自己對妻子則「什麼也不要求」即使老婆的態度就像寒風吹過來,絕不可回身逃避,退一步則海闊天空,沒有這種智慧,很容易遭受本來不會出現的失敗。

五號敵人:女性
有時流露一點點軟弱也無妨,雖然女人總是希望男人應該比她們強,偶爾有必要露出軟弱的樣子,女性天生就具有母性,遺傳因子裡具有這樣的特質,請她幫忙、請她給意見,把主導權給對方,對方會感覺是被信任的。

六號敵人:子女
子女在幼小的時候,盡可能疼愛他們,在三歲之前,父母盡量關愛地大把抱住他們最好,這個時期的孩子得到的是「心的記憶」有這種記憶,成長之後無論遇到任何挫折,也不會輕易改變,現在流行父母像朋友,對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個教育場所,把父母當朋友、老師當朋友、同學也當朋友,所有的關係都變成朋友的環境中成長,並不正確,朋友關係會讓孩子快樂,但很難培養出大人需要的獨立生存能力

七號敵人:雙親
總得面對照顧父母親的時候,不想與父母敵對,就要磨練對話力,不少人在職場極具耐心對應同事,與父母回答卻是,「知道,別再說了」只要雙方都是大人,就必須遵守某些禮貌和規則,父母衰老時,不可以因為被照顧者是弱者,就什麼都替他做,這樣是把他們當幼兒看待,高齡者和幼兒都是弱者,但不同的是高齡者頭腦還很清晰。當然這世上還有不是的父母,不照顧子女的人,也不該期帶兒女的孝順行為。

(隱藏)八號,最終敵人:自己
能覺悟者才能成為強者,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指出「簡而言之,覺悟是一種處事哲學,凡是往最壞的地步想,預存覺悟之心,以面對萬一陷入狼狽會令自己後悔的窘境」有了這種覺悟,就能置死地而後生,有了這種覺悟,就會產生傾全力往目標衝刺的能量。

同時了解,愛比較只會招致不幸,奧地利詩人哈默林說「追求最高境界的人,通常只會走自己的路」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如果你是孩子,請把這個故事講給媽媽;如果你是媽媽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 50 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 50 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 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我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大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一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問我們:「這個蘋果是最大最紅最好吃的,誰都想要得到它?」我們三個小孩自然踴躍發言,於是我媽媽便說:「很好,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於是,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憑自己的力量爭取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裡,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仔細想想身為孩子的自己,與身為父母的自己,和上文對照,究竟是怎麼樣的狀況吧。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彰顯自己 不用否定別人

傍晚,我站在台北辦公大樓的門前,看見一輛公共汽車駛過,有個黑人正從後排的車窗向外張望,我突然興起一種感傷,想起多年前在紐約公車上見到的一幕: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不過四、五歲的小女兒上車,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媽媽叮鈴噹啷地丟下硬幣,但是才往車裡走,就被司機喊住:『喂!不要走, 妳少給了一毛錢!』黑人媽媽走回收費機,低頭數了半天,喃喃地說:『沒有錯啊!』『是嗎?』司機重新瞄了一眼,揮揮手:『喔!沒有少,妳可以走了!』令人驚心的事出現了,當黑人媽媽紅著臉,走向自己的小女兒時,突然狠狠出手,抽了小女孩一記耳光。

小女孩征住了,摀住火辣辣的臉頰望著母親,露出惶恐無知的眼神,終於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滾!滾到最後一排,忘了妳是黑人嗎?』媽媽厲聲地喊:『 黑人只配坐後面!』全車都安靜了,每個人,尤其是白人,都覺得那一記耳光,是火辣辣地打在自己的臉上,當天晚上,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妻子聽,她卻告訴我另一段感人的事: 一個黑人學生在入學申請書的自傳上寫著:『童年記憶中最清楚的,是我第一次去找白人孩子玩耍: 我站在他們中間,對著他們笑,他們卻好像沒看見似的,從我身邊跑開,我受委屈地哭了,別的黑小孩,非但不安慰,反而過來嘲笑我:「不看見自己是什麼顏色」我回家用肥皂不斷地洗身體,甚至用刷子刷,希望把自己洗白些,但洗下來的不是黑色,是紅色,是血!』

多麼怵目驚心的文字啊!使我幾乎覺得那鮮紅的血,就在眼前流動,也使我想起「湯姆歷險記」那部電影裡的一個畫面----黑人小孩受傷了,白人孩子驚訝地說:『天哪!你的血居然也是紅色的!』這不是新鮮笑話,因為我們時時在鬧這種笑話,我們很自然地把人們分成不同等級,昧著良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故意忽略大家同樣是「人」的本質!最近有個朋友在淡水找到一棟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房子, 前面對著大片的綠地,後面有山坡,遠遠更能看到觀音山和淡海,但是,就在他要簽約的前一天,突然改變心意, 原因是他知道那棟房子不遠的地方,將要建國民住宅。

他忿忿地說:『你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去跟那些平價國宅的孩子們玩耍嗎?買兩千萬元的房子,就要有兩千萬身價的鄰居!』這也使我想起多年前跟朋友到阿里山旅行,坐火車到嘉義市,再叫計程車上山,車裡有四個座位,使我們不得不與另一對陌生夫妻共乘,途中他們認出了我,也就聊起來,從他們在鞋子工廠的辛苦工作,談到我在紐約的種種,下車後,我的朋友很不高興地說:『為什麼跟這些小工說那麼多?有傷身份!』實在講,他說這句話正有傷他自己的身份!因為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正顯示了他本身的無知,甚至自卑造成的自大。

我曾見過一位中國畫家在美國畫廊示範揮毫,當技驚全場,獲得熱烈掌聲之後,有人舉手:『請問中國畫與日本畫的關係』他回答:『日本畫全學自中國,但是有骨沒肉,絲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話沒完,觀眾已紛紛離席,他竟不知道,『彰顯自己,不必否定他人!你可以不贊同,但不能全盤否定!』否定別人的人,常不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自己心裡有個樊籬,阻擋了別人,也阻礙了自己,有位美國小學老師對我說:『 當你發現低年級的孩子居然就有種族歧視的時候,找他的父母常沒用,因為孩子懂什麼?他的歧視多半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只是,我操心這種孩子未來在社會上會變得『孤獨』我回家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發現這個社會不公平,與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去創造一個公平的社會,所以當你發現白人歧視黃種人時,一方面要努力,以自己的能力證實黃種人絕不比白種人差,更要學會尊重其他人種!如果你自己也歧視黑種人、棕種人,又憑什麼要白種人不歧視你呢?』

◎劉墉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This is Serious ( 這是嚴肅的事 )

This is Serious! ( 這是嚴肅的事 )

This incident happened recently in North Texas
最近這件事發生在美國德州

A woman went boating one Sunday taking with her some cans of coke

某個星期天,一位女性帶了一些罐裝可樂去遊船



which she put into the refrigerator of the boat.

上船之後,她將可樂放到船上的冰箱中



On Monday she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 and plac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he died on Wednesday.

星期一她就被送到當地醫院加護病房,然後星期三就過世了



The autopsy concluded she died of Leptospirosis.

經法醫解剖驗屍後,確定她是死於細螺旋體病


This was traced to the can of coke she drank from, not using a glass.

這病毒是由她所喝的飲料罐上所追蹤出來,因為她沒使用杯子


Tests showed that the can was infected by dried RAT urine and

檢驗結果顯示這瓶可樂罐已被老鼠尿給污染了



hence the disease Leptospirosis.

並從上面發現細螺旋體病



RAT urine contains toxic and deathly substances.

老鼠尿包含了毒素及許多致命的物質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thoroughly wash the upper part of all soda cans before drinking out of them.

在此強烈呼籲與建議大家,務必在喝飲料前要將飲料罐的上半部徹底清潔



The cans are typically stocked in warehouses and transported straight to the shops without being cleaned.

因為這些飲料罐基本上在出貨前都是堆在倉庫中,之後是直接運送至大賣場,根本沒做任何清潔動作



A study at NYCU showed that the tops of all soda cans are more contaminated than public toilets (i.e.). full of germs and bacteria. So wash them with water before putting them to the mouth to avoid any kind of fatal accident

美國紐約哥倫布大學研究顯示,所有易開罐飲料上面的細菌比公廁馬桶的細菌還多,因此,請記得喝飲料前務必用清水將罐子洗乾淨,這樣才可避免類似的意外發生



Please forward this message to all the people you care about.

I JUST DID!

請轉寄這封重要的訊息給你所關心的家人或朋友吧?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房價高,失業率才會低!

高房價的香港最近做了失業率調查,發現雖然房價水準居高不下,甚至許多地產價格還履創新高,但失業率卻不斷降低,已低於金融海嘯前之水準……房價和失業率之間的真正關係為何?以下分三個面向來談,值得投資人深入瞭解。

一、官不聊生的環境變化

隨著兩岸交流愈來愈熱,許多大陸企業家紛紛到台灣參訪,在他們的眼中,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大陸是民不聊生,台灣卻是官不聊生,由於標榜「民意治國」台灣的民眾可以很隨意的,幾乎不必付任何代價就可以到處檢舉,而公務員接受到的指令是,只要有民眾檢舉,就要認真辦理,否則就是吃案,因此如果民眾不夠理性與自制,導致檢舉的數量爆炸,公務員就將疲於奔命,無法應付!於是乎原本是一個好的服務構想,就變成「官不聊生」的催化劑了,尤其是有些人並非真有冤情,而是希望藉機勒索,或是藉機報復,其實就申冤途徑而言,民眾原本就可以提出刑事告訴,此一管道也常被用來達到其他目的,例如常有以刑事逼民事,希望利用檢察官替其討債與報仇的大有人在,所以為了避免以私害公,刑事訴訟法中,對於濫訴、誣告就有處罰的規定,但民粹檢舉並沒有類似的限制,於是在檢舉滿天飛的情況下,就苦了公務員,公務員中,官大的要頻頻受到各級長官和民意代表的壓力。

官小的則疲於奔命,反而使其處理真正的職務工作時間減少,於是又會形成另一種民怨,這種惡性循環對國家而言,整體競爭力將會不斷地向下沈淪,就個人而言,由於全國公務員的薪水是一樣的,於是乎工作壓力大,事務繁忙地區的公務員,在「薪水一樣多壓力高數倍」的情況下,自然會希望調到較為輕鬆的地區,這種現象已由台北市警察要求外調其他縣市的比例已經愈來愈高的例子反映出來,他山之石可供借鑒,在美國,如果要求公務員的服務品質高,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例如好的地區、好的學區,如果希望能有好的警察服務、教師服務、公務員服務,該區居民必須多支付費用、津貼與福利,這種「使用者付費」的做法才合理(reasonable),也才會長久。

如果永遠只存著吃免費營養午餐的觀念,就會導致愈窮與愈付不出代價的人,反而聲音愈大,要求的服務愈多,就自然會形成「劣民驅逐良僕」的結果(全民健保就是最好的負面例子)好區位(location)住宅出現的機會就會更少了!每個人都會用腳投票,沒有好的補償,好的公務員就會要求調到輕鬆的地方,於是乎必然會造成人愈多的、經濟活動愈頻繁的地方,卻愈沒有優秀的公務員願意提供服務,那些都市與地區怎麼會有好的未來呢?富有的人、高水準的人當然也會用腳投票,於是會紛紛遷離該區,該地區就會衰敗了,稅收就會減少了,就更無法提供好公務員願意留下來服務的條件,房地產價格自然就會下跌了,在大陸許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高級官員比較具理想性,願意無怨無悔的奉獻?而年輕的公務員卻比較計較?這種現象其實在台灣也是相同的!因為那些高級官員工作意願與態度的養成,是在二、三十年前!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所面臨的情況是:國家雖然貧窮,但不補習一樣可以考上好學校!在當時,讀書的學費是低的,讀研究所不但不要錢,政府還會每月提供津貼,甚至還會提供公費留學的機會與就業保障;在中小學裡,如果沒有飯吃,政府還會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人,自然會對社會、對國家產生一種使命感與奉獻的精神,當他們長大後,不論環境如何改變,他們仍然會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工作與奉獻,但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所面對的成長環境卻已經改變,他們面臨:雖然受教育的機會是多的,但是不補習幾乎很難考上好的學校,學費又愈來愈高,導致他們往往必須借錢才能完成學業;現在讀研究所不但沒有津貼還要付學費,導致許多年輕人離開校園時,不但已經背負沈重的負債,還不容易找到工作而這些人卻將成為二、三十年後的高級官員,當他們成為高級官員時,人們所看到的使命感與奉獻度必然不會和現在相同,大陸在五十年前,將投共的陶峙岳部隊調至新疆,成立「建設兵團」駐守邊疆五十年,大多數戰士的生活寫照是「半碗黃沙半碗風,半個百姓半個兵,多少壯士思鄉夢,盡埋萬古荒原中」這些為國家守著西北邊境的無名英雄們,極少有機會返回家鄉,他們之間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這種奉獻度,現在的年輕人當然很難理解,他們怎能體會?我國從秦朝到明朝,超過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有多少相同境遇的人在長城旁,在國界邊,默默地奉獻了一生,不但終生無法回家,甚至連個名字也不曾留下!

現在的人民們,幸福的人民們,他們還可以享受到二、三十年前那些富有理想性與使命感的年輕人,在為大家服務,目前還願意努力付出的公務員們,並不是為了現在民眾的嘴臉,他們之所以還願意在工作崗位上努力與付出,是在為過去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照顧的感恩與回饋,但這種好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因為每一年都會有許多公務員退休,以香港為例,未來十年內將有一半的公務員退休,而且多是中高階公務員,年輕的、新的環境所培養的公務員,他們會逐漸地接手,他們必然會更加現實與實際,因他們的成長過程,大多數是靠自己努力打拼所「掙」來的,而不是國家或社會所「栽培」的,所以他們不會有太多的理想性,他們會更加重視自己的福利與享受!大家想想,當新的公務員們,愈來愈計較自己的權利與報酬時,我們所受到的服務會更多或更好嗎?

二、富不聊生的環境變化

當官不聊生的氣氛形成了,一種最簡單的「多數暴力」思維就會出現,就是打擊富人,讓「富不聊生」!於是乎許多未經思考的想法,例如加徵些富人稅、加徵些奢侈稅、加徵些豪宅稅、加徵些福利捐,這種不願拿東西去交換富人們的支持,卻緊緊抱著「反正富人們有錢,而且又是少數,多課些稅又何妨?」的垂直式思維,聽起來是如此的合理,但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如果台灣是一個鎖國的環境,人民無法自由的移動,資金與企業也不能自由移動(例如北韓)類似的思維還能有效,可惜的是,目前這些前提在台灣並不存在!

不但如此,我們還忽略了二種事實:

一是,有錢人是最聰明,也是最有能力的!大家想想,擁有數百億財富的國泰老闆去世時,只繳了幾億元的遺產稅,擁有數千億財富的台塑老闆去世時,也只繳了一百多億的遺產稅,原因何在?因為有錢人是最聰明也是最有能力調度資源的人;

二是,富人無祖國羈絆!人如果只在一個地方或國家做生意是不容易成為鉅富的,富人們冒風險、歷風霜、奔四海才有可能賺到財富,在相同的時間裡,窮人們卻正睡在溫暖的被窩裡,期待著財富會從天而降。也正因如此,富人們的海外關係與移動性都是極高的,對這種又聰明、又有辦法、又不好控制的富人們,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到支持呢?一定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能只用強迫的手段!翻開歷史,即使權力至高無上的君主們,都還要以官位與特權(如紅頂商人)交換富人們的支持;即使是可以隨時殺人的殖民地統治者,也還要用特權與名譽(如太平紳士)交換富人們的支持,而在台灣卻還停留在如此粗魯與落伍的思維,怎麼可能會有效?最近有個例子,美國的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去大陸,想請大陸富豪們吃場慈善晚宴,卻遭到大多數富人們婉拒,原因何在?

主要有二:一是慈善的環境不同;二是累積財富的環境不同,首先,對於慈善的環境而言,在美國將錢捐到基金會,可以避稅,也有非常自由的運用空間,但在中國(包括台灣)因為過去曾有許多富人們靠基金會避稅,所以政府的限制也多,甚至還規定每年至少要將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捐款強迫花掉,這種過度的干擾與限制,自然減少了富人們的捐助意願。所以,大陸富豪們認為美國式的避稅捐錢,不是慈善。

安良之政足以興國

對於累積財富的環境而言,二者也有極大的不同,在美國,政府是積極地協助企業賺錢,大量的公務員不斷地努力去排除任何會影響企業發展的障礙,例如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可以祭出三○一法案,打擊對手,其次為了打破聯合訂價,可以將別國的企業經理人抓到美國吃牢飯,為了阻礙競爭國的貨物進入美國,可以隨時限制或課以重傾銷稅,甚至還可以要求別國貨幣升值,即使在最近,為了振興經濟 ( 協助企業賺錢 )美國的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還計畫推出大幅減稅計畫,甚至美國還曾有一位商務部長因為不斷地帶著企業家們到各國直接洽談生意,而不幸飛機墜燬而罹難,如此大的國家機器支持下,美國的企業有一個非常幸運的發展環境,可以實現夢想,所以才有「美國夢」(American Dream)名詞的出現,在這種環境下,賺到錢的企業主當然心存感恩,當他們成功了、富有了,他們自然願意捐出較多的回饋,因為他們一方面感恩於國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們也堅信他們的子女也會有一個相同的發展環境,自然也就不需留太多的遺產。

台灣經營者的困境

相對地,反觀中國人的社會,至今仍存有強烈的「反商」與「反富」情結,認為富有與財富都是罪惡(而不是努力所得)各種打擊與限制企業發展的動作層出不窮,凡是打擊企業的行為就是好政策,支持企業的政策就是圖利,於是乎對企業家動輒以詐欺、背信、逃漏稅調查與起訴,各種消費者保護法、公平交易法,甚至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擺明就是要「監督」企業經營,在不斷地被打擊與歧視下,使得正派經營企業必須面對愈來愈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例如各種制式契約不斷地由政府制定,使得許多一案公司與三、四十年只用一個品牌的誠信企業,完全無法進行差異化競爭,企業所有過去為建立品牌的努力,都無法公平的增加其競爭力,如個體戶與一案公司在開發土地時,反而享有更多的減稅與避稅利益。

又如許多游走法律邊緣的行為,例如工業用地、農業用地,甚至倉儲用地都被用來蓋住宅,只要關係良好,還可以就地合法,更造成大量的不公平競爭,更可怕的是,多如牛毛的管制思維,如「感覺」房價太高,就要打擊房價,緊縮貸款,甚至選擇性提高土建融利率,如「感覺」公設太多,就要制定「合理」公設比,要求各種公設分別計價,例如「感覺」預售糾紛較多,就要限制甚至消滅預售制度,這些政策完全不顧具有多年品牌與信譽的優良企業,應有不同價值的事實,這種思維當然會賠喪了所有企業創新與建立品牌的機會,在這樣的企業發展環境中,除了賄賂官員,企業能賺到錢的原因只剩一個,就是要冒大的風險並歷經苦難與不公平競爭,當他們僥倖成功了,會有想回饋社會的想法嗎?當然不容易!所以大陸富豪們才會嗆聲說:還願意而且能夠提供就業機會才是真正的社會慈善!在這種環境下,如果繼續讓「富不聊生」,是否可以真正解決「民不聊生」的困境呢?

三、民不聊生的環境變化

民怨之首是房價,其次是失業,因此,先看房價,因為房價高了,政府就打房,尤其是選擇性地打擊台北市的住宅,於是產生二種效果:一種是台北市住宅交易量下跌了,但價格卻無法下跌,購屋者就只能到更郊區的地方購屋,於是到林口、三峽、淡水,甚至桃園購屋,逼著人民必須冒更大的購屋風險,另一種是住宅的交易量下跌,於是許多人就轉向購買商用不動產,如店面、商場、旅館和辦公樓,造成商用不動產價格水漲船高,目前忠孝商圈的店面已喊出九百萬元一坪的高價;信義計畫區內的辦公樓,成交價每坪也突破了一百三十三萬元,其單價已比住宅高出甚多,在比價效應下,住宅的房價怎麼可能會受到抑制?

事實是,由於通膨壓力仍然存在,購屋需求依然強烈,所以只要「打房」風聲稍息,住宅房價的反撲將更大、更強!最好的例子是黃金價格,今年雖然受到極大的壓抑,但最近又已突破了歷史新高!未來油價必然也會如此,只要通膨壓力仍然存在,任何政策性的打擊都只會暫時性地蕭條與扭曲市場,但很難影響價格走勢!(阻升台幣升值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即使富不聊生,也不能使房價下跌,反而會因郊區與商用不動產的價格不斷飆漲,更加推高台北市好宅的房價(比價效應)!最近知名建商國泰建設在天母推案,每坪已喊到一百八十萬元,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次看失業,當政府祭出各種奢侈稅、附加捐,就能增加民眾的就業機會嗎?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出,當稅賦愈重,利率愈高,只會打擊富人們願意提供就業機會的意願。

最好的例子是香港,香港的房價雖履創新高,但他們並沒有打擊建商、打擊豪宅、打擊所謂的房地產投機,只是不斷的增加土地與廉租住宅(公屋)的供給!由最新公佈的就業數字可以發現並證明,隨著房價高漲,其失業率反而大幅降低!原因無他,唯有「鼓勵」富人們消費與投資,才能創造就業機會,也才能使窮人們有致富的機會,政府不斷地在台灣限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卻放縱銀行家與保險業者們看好大陸的不動產(縱使其一線城市房價已漲甚高),最近紛紛在大陸購置房產,而在同一時候,大陸的富人們卻因政府打房政策而紛紛至美國與英國購屋,這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政策思維,必然會成為持續推高失業率的重要原因!大陸最近做了一項調查,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城市家庭是以購置房地產為主要的投資管道!台灣也不會低於這個比例,對於已經存在並有如此大的購屋需求,為何不順勢而為?

所謂「大道至簡」,想要失業率降低,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勢利導讓人民因擁有房地產而覺得富有,讓房地產商品化,讓房地產市場健全化,減少過多道德層面的思維與干預,如果當房地產投資成為股票之外的另一種全民運動時,房地產能吸引外資與創造就業的功能,將會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而在那時,「民不聊生」的情況才能真正解決,民怨才能真正得以紓解,否則,民不聊生,官不聊生,富不聊生的惡性循環,只會讓國家經濟虛耗在死胡同之內,房價與失業率的變化歷史早已證明,任何選擇性管制政策,除了短期性的扭曲市場,都將無法有效降低好宅價格與降低失業率!反而是當管制行為不得不解除時,往往就是另一波好宅價格飆漲的開始,尤其是當房價與失業率出現有負相關的關係時(房價高,失業率才會低),如何取捨?就必須倚賴知識與智慧了!祝大家投資順利。

【文/馮先勉 攝影/邱添榮】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社會行走100訣

001.所有的困苦都是有用意的-這是老天爺在磨練你,為了把重任交給你。

002.毛遂自薦,好處多多-讓別人看得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

003.千萬別入錯行-人情的牽絆,恩怨的糾葛,轉行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呀。

004.別輕易轉行-轉行的風險很大,若無大決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輕率為之。

005.不只為了糊口,還要有抱負-你要想:在這個行業中,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006.不要獨享榮耀-獨享榮耀,有天就會獨吞苦果。

007.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熱-冷板凳都坐過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008.留一點空間給你的主管-當主管的也需要安全感。

009.摸魚?小心摸到螃蟹!-摸魚會成為你在社會上行走的負載。

010.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想法-懷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011.天下沒有〔好賺〕的錢-先從小錢開始賺吧!

012.當你遇到魔鬼型的主管-接受他的磨練吧!

013.勿當眾辱罵你的主管-那會讓你無路可走,結果只有走路一途。

014.向不同行業的人吸收新知-記住,要用請教的態度。

015.犯錯,就誠實的認錯-狡辯,諉過只會害了你自己。

016.用〔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態做事做人-它可累積你的工作經驗,充實你的作事能力,擴張你的人際網路。

017.以失敗為師-與其在失敗中記取教訓,不如從別人的失敗中檢取教訓。

018.勿在失意者面前談論你的得意-這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傷害。

019.別輕忽〔守時〕這件事-守時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020.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的真心成意會在對方的感動中激起他的同情和不忍。

021.朋友要分〔等級〕-這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022.用〔時間〕來看人-時間是讓對方不自覺的檢驗師。

023.用〔打聽〕來看人-把獲得的資訊匯集起來,就可以了解這個人。

024.用〔投其所好〕來看人-他會不知不覺地把假面具掀掉。

025.建立一個〔朋友檔案〕-以免人到用時方恨少。

026.擴大交友的圈子-主動出擊,勿等別人上門來。

027.保持交朋友的彈性-敵人也可以變朋友。

028.交會〔修理〕你的朋友-這種朋友正是你人生的導師。

029.好朋友要〔保持距離〕-這樣的友誼才能長存。
030.小心突然升高熱度的友情-不推不迎,冷眼以觀,禮尚往來。

031.以〔勤〕補能力之不足-勤將使你自然發亮,為人注意。

032.把一天變成四十八小時-讓每一分每一秒都發揮最高的效益。
033.為自己拼幾枚〔勳章〕-建立地位.聲望,讓別人尊敬你,禮遇你。

034.碰到困難,決不輕言退卻-要把困難當成對自己的試煉。

035.作老二,不要坐老大-老大沒當好,會變成老三老四。

036.勿在工作上被人看輕-別混日子,別看輕職分,別混水摸魚。

037.錢追人,人追健康-有了健康,還怕賺不到錢?

038.勿吝於提攜後進-他們將會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039.中規中矩,贏得尊重-贏得尊重,也贏得了信賴。

040.適度的〔自抬身價〕-在就業市場裡,人也是一種商品。

041.用〔物質利〕換取〔人情利〕-物質利是一時的,人情利是長遠的。

042.把敬業變成習慣-短期來看是為了雇主,長期來看是為了自己。

043.尋找一位〔衣食父母〕-他可省下你的摸索和碰撞。

044.運用〔累積法〕壯大資產-不求快,不求多,不中斷。

045.找一位對手來跟-跟住他,並且超越他。
046.全力以赴,迎接工作上的種種〔測試〕-不要把突來的狀況當成是整你。

047.忍一時,爭千秋-形勢比人強時,就要忍。

048.套用別人的成功模式-別人的成功模式是一種指引,讓你有方向可循。

049.把自己當成老闆或主管-在工作中見習,培養當老闆或主管的格局和能力。

050.勿滿足於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問自己,我這輩子只有這樣嗎?

051.盡快成為你那一行的專家-只要下功夫,很快就辦得到。
052.與其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這就是雙贏,是良性競爭。

053.以〔播種〕的心情來經營人際關係-越早播種越好。

054.也以〔播種〕的心情來經營事業-不播種,就不會有收穫。

055.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不爬起來,別人會看不起你,你也會失去機會。

056.不要為失敗找藉口-應該面對失敗,找出失敗的原因來。

057.改變環境,或是改變自己-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058.拉長戰線,避免主力對決-人生沒有幾場主力戰好打。

059.不要打沒有把握的仗-人生是經不起浪費的。

060.把反省自己當成每日的功課-因為你不是完美的,會說錯話,也會做錯事。

061.碰到低潮,自己鼓勵自己-千萬別乞求,依靠別人來鼓勵你。

062.借用別人的智慧來作事-你要了解,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063.時時要有危機意識-別以為你命好運也好。
064.主角配角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這是面對現實人生,能屈能伸的彈性。

065.做事切勿〔率性而為〕-率性而為只會害了你自己。

066.事越煩,越要耐煩-天底下沒有不煩的事。

067.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別人以為你還沒長大。

068.做烏龜,不要做兔子-有兔子資質的人最容易驕傲。

069.先做小事,先賺小錢-這是為了累積坐大事賺大錢的條件。

070.別讓過去的失敗綁住你的手腳-環境會變,人會成長,再度出發,可能就成功了。

071.像蟑螂一樣地活著-人如果有蟑螂的韌性,還有什麼日子不能過呢?

072.穩紮穩打,可攻可守-沒抓在手裡的成功都是不算的。

073.靠實力,不要靠派系-派系不是永遠的,實力才是你一生最好的依靠。

074.自己發光,不要等別人來磨光-每個人都為自己,誰有空,有心好好去了解你呢?

075.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過了橋,上了山,常會有一片新的天地。

076.永遠跑在部屬的前面-權利領導,情義領導都不如才能領導。

077.〔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必要-告訴別人:我來了。

078.巧用〔致命的吸引力〕-男人溫柔,女人撒嬌。

079.正視你的弱點,躲避別人的陷阱-光明正大,腳踏實地,不癡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080.只要五毛錢,不要一塊錢-拿一塊錢的機會只有一次。

081.放下身段,路越走越寬-身段只會把你綁起來。

082.話別說得太滿-好容納一些意外,以免下不了台。

083.了解中國人的處世風格-重視人情,表裡不一,形式主義... 。

084.善用〔見面三分情〕的中國人心理-你尊重對方,對方也會尊重你。

085.多讚美別人-不用花錢,又可使人快樂,何樂而不為?

086.尊重別人的〔領土範圍〕-別因為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087.勿輕易吐露你的失意事-以免被人認為軟弱無能。

088.人際關係是:有〔捨〕才有〔得〕-主動出擊,先去滿足對方的自我。

089.別忽略〔面子問題〕-不給面子的行為最易引起是非。
090.你要小心應對的幾種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好人。
091.你態度要有所保留的幾種人-完全信任,你便會受到傷害。

092.妥善處理和〔小人〕的關係-不依附小人,也不得罪小人。

093.最好不要擋人財路-與其擋人財路,不如自己另闢財路。

094.以低姿態化解別人的嫉妒-妒嫉是一把烈火,會毀滅一個人。

095.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因為總有人會不滿意你。
096.認識並運用人性中的自私-不必在意別人的自私,應好好應對這些自私。

097.順著毛摸,他就聽你的-脾氣再大,城府再深,主觀再強的人也吃不消這一招。

098.以積極的作為推動〔否極泰來〕-保持存在,發揮耐心,累積能力。

099.以戒慎的心情延緩〔盛極而衰〕的時間-很多敗因都是在最盛時種下的。
100.時間到,花便開-你只要努力就對了,什麼時候花才盛開是老天爺的事。

讓癌細胞--睡著的食物

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目前在美國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 癌症是否能治癒 ? ) 為題,分享了他對癌細胞生長動力學的研究結果。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 metastasis(轉移)。

原生癌並不會讓病人死亡,然而一旦癌細胞轉移,它們在其它組織器官內的興風作浪就讓病人逐漸(或是很快速)的走向死亡,但是為什麼有些癌細胞已轉移的病人卻未繼續惡化 ? 日本曾解剖研究了幾十位無病痛往生的 90-103 歲老人,發現他們每一位體內都有不少的癌細胞。但是為什麼他們的癌細胞沒有造成身體的病痛 ? 戴博士和幾位癌症研究學者發現,癌細胞在活躍一段時間後會進入「休眠期」休眠一段時間後又再度活躍,興風作浪「休眠期」越長,病人能存活的時間就越長,甚至不發生令人害怕的「轉移」現在醫學界積極的在研究拖延癌細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藥物和飲食。

「有效預防細胞癌化」那篇中提到的幾種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細胞內訊息傳導 ( signal transduction ) 的路徑,進入「休眠期」,所以我把它們再次列,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

1. 咖哩 的重要成份「薑黃」(抗癌成份是 ......「薑黃素」)

2.. 辣椒 (抗癌成份是 .......「辣椒素」)

3. 薑 (抗癌成份是 .......「薑油」)

4. 綠茶 (抗癌成份是 .......「兒茶素」)

5. 大豆 (抗癌成份是 .......「異黃酮」)

6. 蕃茄 (抗癌成份是 .......「茄紅素」)

7. 葡萄 (抗癌成份是 .......「白黎蘆醇」)

8. 大蒜 (抗癌成份是 .......「硫化物」)

9. 高麗菜 (抗癌成份是 .......「indole」)

10. 花椰菜 (抗癌成份是 .......「硫化物」)

P.S.某藥劑師加註如下:這篇文章傳給大家是做功德~!! 淺顯易懂。因為最近醫學發表的長壽藥物包含以下四種 :

薑黃素 / 白藜蘆醇 / Silymarin / 黃耆 ( 四種成份 ) 前面兩樣有出現在文中。

上文所提到的 : 珈哩和薑應該歸做一類,因為抗癌主成分都是~薑黃素。
.

分辨詐騙集團來電的方法

分辨詐騙集團來電的方法 :
手機接獲來電顯示"+"號開頭

市話接獲"00X"開頭電話為國際來電

國內機構通常不會以國際電話通知您

請小心是否為詐騙 !

警政署電話 165 ~

一個北大的女學生對日本記者的回答!

一個北大的女學生對日本記者的回答不帶一個髒字罵得全場掌聲 :


日本共同社記者採訪了一北大學生,以下是現場原版真實問答記錄:

問:你支持抵制日貨的這種觀點或行動嗎?

答: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是自由的,我無法左右別人的思想,也無權控制別人的行動。

問:你如何定位中日關係?

答:客觀定位,平等互利關係。

問:從學生的角度看,你認為兩國關係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答:顯然,日方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錯誤的言論和舉動,而這是我們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一句話,改善中日關係需要日方正視歷史,拿出善意和誠意。

問:你個人使用日貨嗎?

答:有,馬桶。(在場學生大笑)

問:那你告訴我,為什麼日本的馬桶會比中國的好?

答:在中國,這種話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公共場合提論這種話題是很變態的(笑聲)當然,我不知道是你有這樣的嗜好,還是貴國有這種習慣。(笑聲)

問:關於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是否有途徑可以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答:請注意你的用詞!我不同意你的這種說法。你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在誣陷中國,自古至今,中國從不存在什麼「沉重包袱」,中華民族是心胸開闊,豁達前瞻的優秀民族,寬厚待人,睦鄰周邊是中國的美德,因此我們正視歷史,但絕不以怨抱怨,我們容忍和解,包括對待日本,請問,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包袱是什麼?中國人民做過對不起日本的事嗎?問題恰恰是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視歷史,在中國燒殺掠奪,瘋狂地要滅絕中華民族,犯罪的日本不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認罪賠償損失,還要叫囂海外出兵擴疆,分裂中國,霸佔中國國土,激怒中國人民,這樣的史實太多,請問,這是中國背歷史包袱嗎?(在場學生鼓掌)

問:我也經常看新聞,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生產事故頻發,死亡率想必不會低吧?

答:同你們國家一樣,每人死一次。(笑聲、掌聲)

問:在中國大學校園?學生自殺頻繁發生、屢禁不止,這是為什麼?

答:事實上,學生自殺最多的是在你們國家,許多稀奇古怪的自殺方式就是你們國家的「自殺一族」發明的,在聯合國公佈的相關資料中,日本的自殺率排名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你手上有什麼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國的校園自殺事件,毛澤東主席有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你做客觀真實的報導,對你剛才提問中使用的詞語我有必要糾正,在中國漢語語法中,「頻繁發生」和「屢禁不止」是重複的,你的用詞存在錯誤。而且,你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掌聲)

寒冬吃火鍋不要犯的五大錯

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並等降溫後入口為宜。應做到「寧捨三鮮,不要太燙」。
錯誤一:一熟當三鮮

表現:熱騰騰的火鍋中的美味一夾起來便直往嘴裡送,燙得舌頭發麻。

額頭髮汗,大呼過癮,並美其名曰:「一熱當三鮮」真實傷害: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 50 度 C 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就會損傷黏膜,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 120 度 C,取出即吃,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吃了火鍋後容易上火,其口瘡發生機會因此又多出好幾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現加重症狀,如此反覆,還會誘發食道癌變,最危險的是那些患有口腔 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癬等癌前病變的人,火鍋的高溫和調 的刺激,都會使這些病情加重。

糾錯: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並等降溫後入口為宜。應做到「寧捨三鮮,不要太燙」。

錯誤二:半生不熟最鮮美

表現: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

真實傷害: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據研究,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裡很可能含有這三類寄生蟲,目前,雖不能肯定羊肉裡是否含有旋毛蟲、絛蟲和囊蟲,但曾有報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蟲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蟲病,就會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身體浮腫,有時候腳踏地面都會有刺痛的感覺。

糾錯: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切薄、多燙,涮豬肉片、牛肉片時,一定要涮熟再吃。

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錯誤三:冷、熱混吃求「中和」

表現:一口麻辣燙一口冰凍啤酒,這是許多人喜歡的火鍋吃法,美其名曰「中和」真實傷害: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

糾錯:吃火鍋時應盡量避免喝冷飲。
錯誤四:讓辣來得更猛烈些吧

表現:一提起火鍋,又麻又辣又燙的口味總成了首選,因為那被辣得大汗淋淋的感覺實在太過癮了。

真實傷害: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不難想像,火鍋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著迅速通過胃、小腸等,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脹氣,除了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外,腹瀉也在所難免,有便秘或痔瘡「前科」的辦公室一族,吃火鍋更要嘴下留情,否則,痔瘡患者容易因肛門四周經受刺激括約肌過度充血而復發,便秘患者會因此更加「添堵」。

糾錯:儘管每個人對辣的耐受度不同,但是為腸胃著想,醫生認為,又麻又辣的火鍋還是少吃為妙;

切不可一下子吃得太多,並要盡量把調料調至微辣,少喝火鍋辣湯,另外,吃完火鍋後要多喝些開水或濃茶,以稀釋辣汁,減輕對腸胃的刺激,這樣胃腸都會舒服一些,一旦有什麼不適,趕緊喝些清淡的飲品如稀米粥或牛奶保護腸胃壁。

錯誤五:火鍋湯底營養好

表現: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湯」喝光。

真實傷害:火鍋的湯大多採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齦炎、痔瘡等疾病,另外,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其中的成分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嘌呤 ( purine ) 物質多溶於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嘌呤,經肝臟代謝,

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糾錯:對於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湯,應倒掉,如果是放在銅火鍋中過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還可能引起銅氧化物急性中毒。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掉了手機,絕對、絕對不要先向電話公司停話

掉了手機,絕對、絕對不要先向電話公司停話,做錯流程差很多。

第 1 : 直接去警察局報遺失,記得拿報案三聯單,一定要拿。
第 2 : 保佑對方沒事用你的 sim卡亂打,打越多越好,手機越容易找回。

第 3 : 要求系統商寄送帳單明細。
第 4 : 收到上月帳單後,拿著報案三聯單,去系統商要求自遺失日期後的通話費皆可扣除 ( 法律規定的 )。

有趣的來了,系統商收不到手機自遺失至停話中的損失,他會找誰要呢?

損失的越多你的手機越快找回 (電信法第 56 條 ) ,太晚知道這訊息了,有時覺得法律真的是保護壞人的,反正好人很好欺負,不懂得這些法律細洞也不敢有啥動作,我家前陣子也是如此,我媽手機晶片被人掉包了打了七萬多的色情電話,向系統業者 ( 中華電信 ) 停話 ( 業者在 12 小時後才停話 )。並詢問後續該如何處理時,業者也沒在第一時間告知我們要去警局報遺失,一直到一個月後業者一直打電話來催繳,並說若我們不繳,他們要呈到警局去,而後等了快半個月在主動詢問警局處理進度,警局才說要移交到電信警局去查,查阿查,半個月又過了,由於一直都查不出是哪個人做的,電信警局說:「電信業者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停話,我們也沒立刻報遺失 ( 那時哪知道啊 ),這中間的通話費必須也是要由我們這些消費者付費 ( 還強調這是常識ㄟ )。

只要找不到兇手,我們仍是必須繳交這些錢,不繳的話會移送,自動扣你的薪水,反正你們只能認命繳這些錢就是,還很好心的說,頂多幫我們爭取到我們停話後,所撥出的費用,由業者自行吸收 ( 約六千元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第五章  罰則

第五十六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以有線、無線或其他電磁方式,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供自己或第三人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而製造、變造或輸入電信器材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供第三人盜接或盜用他人電信設備通信,而販賣、轉讓、出租或出借電信器材者,亦同。

意圖供自己或第三人犯罪之用而持有前項之電信器材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五十六條之一  

違反第六條第一項規定侵犯他人通信秘密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電信事業之負責人或其服務人員利用業務上之機會,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犯第一項之罪者,須告訴乃論。

---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網站提供「網頁電話」免費服務,請多加利用 --

引起中國人震驚的一篇演講!中國人要崛起~

引起中國人震驚的一篇演講來自 ckwang 將軍(如您認識,就猜到是誰)的一封信,懶惰的老頭,居然看完還被嚇到!這是有心的中國年輕人必讀的文章,讀完以後更要轉發給朋友們。引起中國人震驚的一篇演講﹕19 世紀日清戰爭....20 世紀日中戰爭~

餘世維簡介: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美國哈佛大學企業 管理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現任上海慧泉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 事總經理,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曾服務的客戶有:日本航空、飛利浦、柯達、聯合利華、ABB、三得利、3M 、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電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下面是其演講節選: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歷史考試題 : 甲午戰爭是西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

日本跟中國 100 年打一次仗,19 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 他們叫"日清",我們 叫"甲午戰爭"),20 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請分析之,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 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麼辦?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臺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

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麻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西元 2015年--2020 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日本現在統統做了對華戰爭的準備,所以什麼事情都要進入長期準備狀態,他們的情況現在開始,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時事,小心謹慎地在那裏準備,按照他們的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2020 年,他們的學生統統在開始答題了,這種題目在他們那裏是這麼考慮的,在我們這裏是"李鴻章和伊騰博文",所以他們這就叫做"思考"(而我們那叫做"死記"!),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們中學的教育,小學的教育,都在研究他們的啟發性思考,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就對國家 的未來孤獨教條化,僵化學生的思想和人生!

什麼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誰都沒有責任?),我們應該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自覺負責!),有誰想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把問題,上綱到國家,看看國家在想什麼?我們來看一個概念,日本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隨時準備做好跟中國打仗的準備,所以日本人,在這個事當中,全國都基於這種共識,不光日本國防部有這個想法,這個沒有什麼稀奇,而是整個日本全國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我講四個道理你聽聽看,他們是否真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第一個例子,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產煤的地方,你認為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日本大量的向中國採購煤炭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採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把他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然後沉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

聽說現在已經沉下去半個太原,這些煤炭是準備將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西元 2015 年至 2020 年,中國跟日本可能開戰。這時候中國的核潛艇可能封鎖他的太平洋,中國如果那時有航空母艦,可能出動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艦如果跟中國戰艦作戰,就把這個煤炭挖起來燒,所以,現在就開始在採購了,所以,中國一船一船的煤運向日本去,統統沉在他的海底,我們卻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麼想法?第二件事情,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麼辦?就將中國東北、黑大 興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從烏蘇里江送下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裝船了以後,向日本外銷,所以日本人買的全部是我們東北的木頭,買回去以後全部削成筷子,給一億一千萬人口使用。

當他們吃完以後,沒有一根筷子是丟掉的,全部收起來,再給它磨成紙漿,賣給中國的《人民日報》印報紙,所以《人民日報》印報紙的紙漿全部是自己的木頭,不過是在日本人的嘴巴上面轉了一圈,第三是中國的稀土金屬,出口最大的是日本,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于"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匯多少?卻不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螢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家庭買了還向鄰居客人炫耀!日本要壓制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中國企業就要破產倒閉發不出工資,於是爭相降價,相互殺價只為了討好日本,而中國國務院稀土辦公室昏聵的沒有任何應對的商業戰略,前段施加日本壟斷提高鐵礦石價格壓制中國鋼鐵企業也是這樣的戰略,中國沒辦法!第四件事情是在中國的雲南山區一所破爛小學的課桌卻寫著"日本政府捐贈"的字樣,我不禁為"日本鬼子從中國孩子幼小心靈開始公關腐蝕而我們的卻貪污腐敗不願意投資教育"而感到悲哀!

這四個故事,給你一個什麼啟示?

一個國家要有危機感,就要像這樣子,全日本都有這種危機感,每一根筷子都不丟,知道那個是紙漿的原料,每根筷子來自中國的木頭,知道自己的樹是不能砍的,所以這個道理在他們那裏講是一個國民意識,就是全民動員積極備戰!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位,已經超過了俄羅斯了,僅次於美國,他還叫做海上自衛隊,其實只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其實是個標準的海軍,他卻只是稱他為自衛隊,但是做軍人總要有磨練的機會吧?有機會總要打打仗吧!所以他一找到機會,就總是要操兵一 下,練一下,有張照片是剛剛照沒有多久的,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援阿富汗戰爭,其實那地方揮手的統統是日本軍人,那個飛機已經在巴基斯坦,所以日本為了這個事情出動。為什麼?
做軍人就是要常常練習練習,所以日本的軍隊好久沒有打仗了,上一次打了波斯灣戰爭,日本就想要參戰,美國總統就是現在那個小布希的爸爸沒有同意,這一次日本人又出動了,這一次他們美國改變了一個方針,允許日本做後勤,所以他們的運輸部隊,後勤部隊就統統出動了,日本實際很想參加前衛部隊,希望美國讓日本參加,打那個野戰,可是美國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妥當,所以日本的前衛部隊到現在沒有出動,下次如果世界上再有什麼戰爭,日本兵還希望出兵,來練習練習他的野戰部隊,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準備,積極地做好 跟中國戰爭的準備,中國是亞洲新強國,日本是亞洲霸權,這兩個國家非打一仗不可,不打一仗,不能夠分出誰更強,沒有辦法了,你們的兒女小寶要上學了,注意你們小寶的 EQ,注意他的管理,注意他從小長大的生活習慣,到那時你們家的小寶,是跟日本家的小寶打一仗,我們看看是誰的訓練比較好。

中國跟日本 100 年打一次仗,19 世紀幹了場甲午戰爭,我們輸了,20 世紀又打了 8 年抗戰,我們又輸了,要不是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我真不曉得、真難想像,那次中國是否要亡國了?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猜他們講了句什麼話?他們說:"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那十幾拳就是中國,那兩顆槍彈,講的就是美國原子彈,這句話全日本都在講:"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槍彈",這個是他們永遠記住的,我們現在搞 經濟發展,不承認錯誤,至少要有這種憂患意識,21世紀日本跟中國再幹一仗,萬一我們又輸了,就 22 世紀再打,100 年打一次,這件事情全日本人都記在心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所以,我覺得美國其實不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美國那個傢伙,喜歡當老大,沒有事就過來問:"你看誰是大哥?" "那當然是你了,老大。" 他就說:"說得也是!走了" 他就走了,你就不要管他了。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

倒是那個小日本就不同了,一碰到的時候就說:"日中友好"一邊握手,一邊在那裏磨刀,沒有事就恁搞你一下,所以我想到躺在旁邊那個日本,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那個美國,坦白講,我真的無所謂,以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瞭解,因為與這兩個民族交往了 20 幾年,不是讀書就是就業,不是出差就是在那開會,所以,我到現在還有一大堆的美國和日本朋友,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看法始終是耿耿於懷,所以,我始終認為日本這個國家,遲早要跟中國再幹一仗的,因為他們天生下來就是缺少資源,為了活下去非打不可,你認為怎麼辦呢?雖然這個問題是個國家問題,那麼跟企業和個人不是完全一樣嗎?難道中國企業不能想像,我是一個缺少市場和資源的企業嗎?我也要在人家的腰上咬一口啊!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那人家也是這樣想你們的,也是在你的腿上開飯吃一口肉,也是一樣的嘛?所以每個企業都要有短中長期計畫。你們的計畫是什麼?我們不用討論,那時有沒有,你自己在心裏想想看?

千萬別忘:日俄,甲午,珍珠港

日本海軍,居然都是以小博大!等著吧!

不管別人是否摸魚,我一定要捕魚!

很多人早上起床後,糊里糊塗地過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是什麼?這多可憐啊!我絕對不是這種人!我每天都有目標,而且是前一天就計劃好的,蟬聯十二年世界汽車銷售冠軍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喬.吉拉德前些時後以「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行銷高手」為題,發表演說,喬.吉拉德今年已七十二歲了,他在四十九歲退休前的十五年當中,總共賣出了一萬三千輛汽車,被金氏世界紀錄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業務員」,而且這紀錄竟連續維持了十二年,據了解,這次吉拉德應邀來台演講一場,價碼是「三萬美金」!
其實,小時候,吉拉德是個不喜歡唸書的小孩,他連高中都沒有唸完,也經常逃學,吉拉德說,他童年,父親看他不讀書,只會貪玩,就常責罵他,認為他的表現不如其他兄弟,還好他的母親時常鼓勵他,要他振作精神,不要老給老爸罵或瞧不起,要做出點成績給老爸看!後來,吉拉德找到「汽車銷售員」的一份差事,沒想到,他對賣汽車頗有興趣,也天天研究,怎麼將車子賣出去?您知道嗎,為了爭一口,脫胎換骨後的吉拉德,竟然創下「一天賣出十八輛汽車」,「一年賣出一四二五輛汽車」的驚人紀錄。吉拉德在演講中說:「成功沒有什麼秘訣,關鍵在於自己要『設立目標勇往直前』許多人活了一輩子,卻一直沒有目標!很多人早上起床後,糊里糊塗地過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是什麼?這多可憐啊!我絕對不是這種人!我每天都有目標,而且是前一天就計劃好的」。
除了積極努力之外,吉拉德也是個「行銷高手」,他隨時自我促銷、撒名片,連去餐廳吃飯、給小費,也不忘附上兩張名片,讓別人認識他,吉拉德說,如果不「主動出擊」,就不會有人找他買車,因此他每天辦公室電話接不完,而辦公室門口也有許多人「排隊買車」,像是病人在醫院「掛號看病」一樣,可是也曾因排隊太久而引起糾紛,吉拉德只好宣佈排隊等最久的人「算便宜一點」!由於吉拉德的人緣太好,既真誠、又風趣,所以汽車愈賣愈好,最後創下「世界銷售冠軍」的紀錄,而《富士比》、《時代周刊》和其他的報刊雜誌,也都爭相採訪、報道他,主動向吉拉德買車的客戶,就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多,看了吉拉德的真實故事,讓人感覺到「努力奮鬥向前的人,沒有悲觀、抱怨的權利!」我們不能一直抱怨「家境不好、出身卑微、同儕歧視、學歷不佳」其實機會是「創造出來的」,也是「主動爭取來的」!
假如吉拉德每天隨便混日,每天不主動積極爭取客戶,怎麼會有人跟他買車呢?所以,「別人摸魚,但我要捕魚!」捕魚,一定要捕魚!不管別人是不是混水摸魚,我們只有「天天勤快捕魚」,才有希望、才能「滿載而歸」啊!有些人,看到同事閒閒沒事,每天「混吃、閒聊、串門子」,或見老闆不知情,在外兼差猛賺錢,心裡就很不平衡,很生氣!然而,我們為什麼要生氣?只要我們「專注、堅持、執著」,把做苦差事當成「千金難買」的經驗,也是累積自己實力的機會,相信老闆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嚐到成功的喜悅!因此,讓我們「停止抱怨」吧!趕快設定目標、主動出擊,因為只有「勇敢踏出,才有機會」啊!我,羨慕吉拉德一場演講,能賺進三萬美元,然而我知道,那是他年輕、辛勤努力打下的基礎,也是他辛勤爭取來的!所以讓我們告訴自己,多多學習吉拉德「年輕時要多為明天存些本錢」、「不管別人是否摸魚,我一定要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