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搜尋引擎 Google 去年 8 月在台灣推出360 度城市街景瀏覽服務,當時只有台北市區的街景查詢。花費半年的時間,在5部街景車的努力下,目前服務已擴展至全台14個縣市的城市美景。Google 表示,為了開通 14 個縣市的街景服務,5部街景車在台灣一共跑了10 萬公里的路程,相當於環島 100 圈,但目前外島地區尚無規劃。而為了增加更多瀏覽空間,Google 與大學、國家公園等有車輛管制的機構仍在洽談中。
目前亞洲地區只有日本、新加坡及台灣有街景瀏覽服務,香港仍在建置中。Google 指出,未來也不排除推出類似國外的三輪街景車,搜集更多資料,深入一般街景車無法到達的地方。統計資料顯示,街景瀏覽服務每日點閱率成長超過 1 倍,使用者除了台灣網友外,有一部分來自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境外網友,他們藉此機會深入了解台灣美景。此項服務因應網路和休閒結合的趨勢,有助於促進台灣觀光發展,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台。
記者/林欣平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電子商務商標認證 消費者購物有保障
電子商務中最重要的即是網路交易,而消費者在網路商店充斥的資訊下,除了注意購物安全的相關權益之外,如果網路商店能提供消費者容易辨識其安全及優良的電子商標認證,相信更能建立起消費者對購物安全的信賴,而更樂於遨遊虛擬商店的世界。目前國際潮流的趨勢,不論政府、產業界、消費者團體以及電子商店都積極投入自律運動,如美國的Trust.e、BBBOnline的認證標誌,及日本ECOM推行的線上標誌系統,皆希望透過業者的自律,強化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心。
據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案經理李科逸表示,目前在國內已有三個組織積極規劃或進行電子商店認證標誌制度。除去年五月經濟部委託資策會科法中心提出的「電子商務業者自律公約」草案之外,還包括民間自治發起成立「消費者電子商務協盟(SOSA)」及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成立「網路安全交易」網站(Secure Online)。
其中Sosa是由HP惠普科技、台灣微軟及國內十多家電子商務廠商共同發起,此聯盟在建立消費者與網路商家的共識,排除網路交易的障礙,保障消費者隱私權等。而Secure Online則制定出10個評定網站交易資訊透明化的標準,通過這10 項標準檢驗的網站,將授予「Secure Online」的標章。李科逸表示,站在政府的立場,對於民間自行發起的自律動作相當樂見其成。
不過透過政府的公權力,以不介入商業行為,並找中立的第三單位,如消基會等,較能制定一認證的評量標準。李科逸表示,目前草案已初步規劃完成,現成正評量相關廠商結盟的可能性,預計明年初會開始推動,也希望藉由官方的力量,讓參與廠商的層面擴大,提供消費者更多的保障。記者蔡佩珊/台北報導
據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案經理李科逸表示,目前在國內已有三個組織積極規劃或進行電子商店認證標誌制度。除去年五月經濟部委託資策會科法中心提出的「電子商務業者自律公約」草案之外,還包括民間自治發起成立「消費者電子商務協盟(SOSA)」及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成立「網路安全交易」網站(Secure Online)。
其中Sosa是由HP惠普科技、台灣微軟及國內十多家電子商務廠商共同發起,此聯盟在建立消費者與網路商家的共識,排除網路交易的障礙,保障消費者隱私權等。而Secure Online則制定出10個評定網站交易資訊透明化的標準,通過這10 項標準檢驗的網站,將授予「Secure Online」的標章。李科逸表示,站在政府的立場,對於民間自行發起的自律動作相當樂見其成。
不過透過政府的公權力,以不介入商業行為,並找中立的第三單位,如消基會等,較能制定一認證的評量標準。李科逸表示,目前草案已初步規劃完成,現成正評量相關廠商結盟的可能性,預計明年初會開始推動,也希望藉由官方的力量,讓參與廠商的層面擴大,提供消費者更多的保障。記者蔡佩珊/台北報導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百分百領導者
要在組織內營造和維持百分百好手的文化,應該做下列10件優先要務:
1.把所有目標都設定成HARD目標
不論你是執行長、中階經理人或是基層員工。每個人都要設定符合HARD標準的目標,並全心全意努力達成。
2.把組織的HARD目標整合進你的績效管理制度
事實上就是要整合進你的所有作為之中。你所設定的目標,以及你定期評量績效的方式,一定要相互一致。
3.定期評量組織是否具備百分百好手的文化
至少每半年一次。不要只是問部屬他們是否感到滿意,而要直接問他們是否付出了100%的努力,還要問他們上司是否有鞭策他們去達成卓越。
4.還要持續評量組織是否有百分百領導者
因為少了這些領導者,你將無法促使組織達到百分百表現。想想看目前在位置上的都是些什麼樣的領導者,並建立激勵地圖,讓他們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5.訓練你的領導人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而不是讓他們自尋出路。積極提供按部就班的訓練,使領導人能夠進步。要把領導力視為一項專業能力,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熟練掌握,不是僅僅靠發揮常識。要指導你的領導人如何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6.了解會影響部屬的阻力與助力
什麼因素能激發他們加倍努力,什麼因素會阻礙他們。要讓部屬成為百分百好手,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學問,只要找到可行方法排除阻力、加強助力就可以了。
7.找出部屬在各種責任階段的比例
並開始給他們有幫助的意見,讓他們能夠邁向承擔責任的階段。提供一致而完整的意見,讓你的部屬集中心力在成功的要件之上。
8.把百分百好手奉為英雄
讓他們成為所有人的模範。每個星期,以及在員工大會、董事會等正式場合中,都要講述他們的故事。
9.找到可行辦法,改變或排除恃才傲物者
也就是態度不佳的績優員工。加以開導、訓練,提供發展途徑,幫助他們從恃才傲物者變成為百分百好手。
10.從你組織的現況開始發展
找出實際方法向前邁進。不要等到一切就序才行動,而是要今天就開始、每天都行動。
1.把所有目標都設定成HARD目標
不論你是執行長、中階經理人或是基層員工。每個人都要設定符合HARD標準的目標,並全心全意努力達成。
2.把組織的HARD目標整合進你的績效管理制度
事實上就是要整合進你的所有作為之中。你所設定的目標,以及你定期評量績效的方式,一定要相互一致。
3.定期評量組織是否具備百分百好手的文化
至少每半年一次。不要只是問部屬他們是否感到滿意,而要直接問他們是否付出了100%的努力,還要問他們上司是否有鞭策他們去達成卓越。
4.還要持續評量組織是否有百分百領導者
因為少了這些領導者,你將無法促使組織達到百分百表現。想想看目前在位置上的都是些什麼樣的領導者,並建立激勵地圖,讓他們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5.訓練你的領導人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而不是讓他們自尋出路。積極提供按部就班的訓練,使領導人能夠進步。要把領導力視為一項專業能力,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熟練掌握,不是僅僅靠發揮常識。要指導你的領導人如何成為百分百領導者。
6.了解會影響部屬的阻力與助力
什麼因素能激發他們加倍努力,什麼因素會阻礙他們。要讓部屬成為百分百好手,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學問,只要找到可行方法排除阻力、加強助力就可以了。
7.找出部屬在各種責任階段的比例
並開始給他們有幫助的意見,讓他們能夠邁向承擔責任的階段。提供一致而完整的意見,讓你的部屬集中心力在成功的要件之上。
8.把百分百好手奉為英雄
讓他們成為所有人的模範。每個星期,以及在員工大會、董事會等正式場合中,都要講述他們的故事。
9.找到可行辦法,改變或排除恃才傲物者
也就是態度不佳的績優員工。加以開導、訓練,提供發展途徑,幫助他們從恃才傲物者變成為百分百好手。
10.從你組織的現況開始發展
找出實際方法向前邁進。不要等到一切就序才行動,而是要今天就開始、每天都行動。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聲音表情決定你說話有沒有營養!
聽身邊的朋友在對人品頭論足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這個人你看他(她)的氣質看起來還不錯,但一開口就壞了。」這種情況在《假如你能看穿我的心》這本書裡也提到類似的例子:有家公司在面試公關助理,主試者有感而發的說:「有很多女性打扮體面,應對的身體語言也不賴,坐姿也中規中矩……接著,她們一開口,一切就每況愈下。」
我們喜不喜歡一個人,聲音顯然十分重要。在書裡作者詹姆士 • 柏格就強調:「我們的潛意識知道哪種聲音討我們喜歡。」本書的推薦者,也是聲音訓練專 家黃經宙 老師也主張「人的聲音是有表情的」。「聲音的表情」其實也就是1971年UCLA教授艾伯特 • 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55-38-7」模式中裡的「38」。38指的就是「任何溝通訊息中,38%的意義衍生自談話的非言語因素(聲音面),即話語傳送的方式,包括:語氣、聲調、速度」。在人際溝通中,說話的內容當然重要,但是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至少讓人家「想」聽我們說話。
說話的聲音面也會決定你說的話有沒有「營養」
說話的「營養」元素,在談判桌上是輸贏的關鍵。像《先說「不」,贏一步!》這本書裡面,讓談判專家吉姆 • 坎普(Jim Camp)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美國總統雷根那自然純熟的動人發言,而這全因為他那刻意不疾不徐的語調、如祖父般慈愛的微笑,以及低著頭羞澀的模樣。他非常十分善於此道,即使是當他作出最強硬的施政聲明時:「戈 巴契夫 先生,拆除這座圍牆吧!」
吉姆 • 坎普認為:「真正自在又自信的談判高手,其行為舉止都會像是個好人。」他有段時間指導美國中西部一家大企業董事長,當時這家公司正與一家汽車製造商的談判陷入爭論不休之戰,而對方的談判團隊幾乎是尖酸刻薄型的。歷經幾次相互叫囂的會議後,坎普建議這位董事長再回談判桌上時,把說話的音量降低,降到很低、很低,低到對方那群火藥味十足的人,必須要非常專注才能聽得見。而且過程中他的團隊還不能受到對方提高音量的影響。說話一輕聲細語,連肢體動作也會溫柔許多,就這樣,那場談判開始有進展。
若你說的話有營養,能夠滋養對方,讓人放鬆、感覺自在,也就能讓對方相信,你確實有把他們的話聽進去,而且非常重視他們所說的。坎普說:「說穿了,說話有營養就是另一種讓對方感覺OK的方法。」
我們喜不喜歡一個人,聲音顯然十分重要。在書裡作者詹姆士 • 柏格就強調:「我們的潛意識知道哪種聲音討我們喜歡。」本書的推薦者,也是聲音訓練專 家黃經宙 老師也主張「人的聲音是有表情的」。「聲音的表情」其實也就是1971年UCLA教授艾伯特 • 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55-38-7」模式中裡的「38」。38指的就是「任何溝通訊息中,38%的意義衍生自談話的非言語因素(聲音面),即話語傳送的方式,包括:語氣、聲調、速度」。在人際溝通中,說話的內容當然重要,但是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至少讓人家「想」聽我們說話。
說話的聲音面也會決定你說的話有沒有「營養」
說話的「營養」元素,在談判桌上是輸贏的關鍵。像《先說「不」,贏一步!》這本書裡面,讓談判專家吉姆 • 坎普(Jim Camp)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美國總統雷根那自然純熟的動人發言,而這全因為他那刻意不疾不徐的語調、如祖父般慈愛的微笑,以及低著頭羞澀的模樣。他非常十分善於此道,即使是當他作出最強硬的施政聲明時:「戈 巴契夫 先生,拆除這座圍牆吧!」
吉姆 • 坎普認為:「真正自在又自信的談判高手,其行為舉止都會像是個好人。」他有段時間指導美國中西部一家大企業董事長,當時這家公司正與一家汽車製造商的談判陷入爭論不休之戰,而對方的談判團隊幾乎是尖酸刻薄型的。歷經幾次相互叫囂的會議後,坎普建議這位董事長再回談判桌上時,把說話的音量降低,降到很低、很低,低到對方那群火藥味十足的人,必須要非常專注才能聽得見。而且過程中他的團隊還不能受到對方提高音量的影響。說話一輕聲細語,連肢體動作也會溫柔許多,就這樣,那場談判開始有進展。
若你說的話有營養,能夠滋養對方,讓人放鬆、感覺自在,也就能讓對方相信,你確實有把他們的話聽進去,而且非常重視他們所說的。坎普說:「說穿了,說話有營養就是另一種讓對方感覺OK的方法。」
【聯強EMBA】「系統習慣」的養成
長久以來,公司藉由月報制度要求同仁養成整理、分析的習慣,某種程度已普遍性的引導同仁「數字表達」的習慣,並已達到一個好的成果。基於進一步強化同仁養成「系統習慣」的目的,我們希望鼓勵同仁藉由演練三項強化系統表達的方法,來建立「系統表達」的習慣;期望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個人「系統思考」的能力。
系統思考就是面對一項事物時,能先掌握整體,再進入分析組成部件以及其關聯性,再由個別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整個掌握事物的結構與層次,才能透澈了解整個事物的內涵。相對而言,單點思考者就是直接由某一部位思考,以至於看不到整體,也考慮不到與其他部件的相互影響關係,所以判斷易有盲點,也易掛一漏萬,此即最大的差異。
因此,「系統習慣」就是養成「先掌握全部、再拆解成部件」的習慣。假如我們在日常的表達、描述、解說報表之際,能先說明整體、再說明部件,即是系統表達的習慣。由於系統表達的背後,必然是一個先思考整體、再思考部件的思考習慣,而聽者順著表達的順序,接收時也會先接收到整體、再接收到部件,如此一來就會形成講者、聽者都在演練這樣一個「先掌握整體,再掌握部件」的情形;而此一系統表達的習慣,將有助於延伸出個人建立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的習慣。
為了營造「系統習慣」的環境,我們希望所有工作月報的準備資料中,個人都可強化下列三種表達方式。
第一,是 Top-down 的結構方式。未來整個工作月報的結構,先整體再細部,呈現有結構、層次的表達;並且遇有統計報表時,特別注意將「合計」的項目放在統計報表的最上方(過去習慣性會放最下面)。
第二,就是養成繪製「結構圖」或「流程圖」的習慣。因為圖本身即代表一個整體,裡面的每一個方塊即是其部件,部件與部件間的連接線即是彼此間的關聯,此法將有助於了解各部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與先後順序。尤其人們是傾向於圖像式的記憶與思考,圖像的表達十分有助於講者的系統思考,以及聽者有系統的理解與記憶。
第三,是建立個人的工作控管表(control sheet)。將所負責之工作,有結構的表達於一張工作表上,用於定期追蹤控管;此舉將有助於建立工作關照的完整度,並提高工作的精緻程度。
「系統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源。經由月報體系推動「系統表達」的習慣,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公司內部形成一個具有「系統習慣」的環境;自然而然的,對養成每位同仁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結構分析等等的「系統能力」,將更有助益。更多「聯強 EMBA」:
1. 選才,重IQ更要重人格特質
2. 生活中訓練井水、河水分清楚
3. 授權與受權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系統思考就是面對一項事物時,能先掌握整體,再進入分析組成部件以及其關聯性,再由個別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整個掌握事物的結構與層次,才能透澈了解整個事物的內涵。相對而言,單點思考者就是直接由某一部位思考,以至於看不到整體,也考慮不到與其他部件的相互影響關係,所以判斷易有盲點,也易掛一漏萬,此即最大的差異。
因此,「系統習慣」就是養成「先掌握全部、再拆解成部件」的習慣。假如我們在日常的表達、描述、解說報表之際,能先說明整體、再說明部件,即是系統表達的習慣。由於系統表達的背後,必然是一個先思考整體、再思考部件的思考習慣,而聽者順著表達的順序,接收時也會先接收到整體、再接收到部件,如此一來就會形成講者、聽者都在演練這樣一個「先掌握整體,再掌握部件」的情形;而此一系統表達的習慣,將有助於延伸出個人建立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的習慣。
為了營造「系統習慣」的環境,我們希望所有工作月報的準備資料中,個人都可強化下列三種表達方式。
第一,是 Top-down 的結構方式。未來整個工作月報的結構,先整體再細部,呈現有結構、層次的表達;並且遇有統計報表時,特別注意將「合計」的項目放在統計報表的最上方(過去習慣性會放最下面)。
第二,就是養成繪製「結構圖」或「流程圖」的習慣。因為圖本身即代表一個整體,裡面的每一個方塊即是其部件,部件與部件間的連接線即是彼此間的關聯,此法將有助於了解各部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與先後順序。尤其人們是傾向於圖像式的記憶與思考,圖像的表達十分有助於講者的系統思考,以及聽者有系統的理解與記憶。
第三,是建立個人的工作控管表(control sheet)。將所負責之工作,有結構的表達於一張工作表上,用於定期追蹤控管;此舉將有助於建立工作關照的完整度,並提高工作的精緻程度。
「系統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源。經由月報體系推動「系統表達」的習慣,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公司內部形成一個具有「系統習慣」的環境;自然而然的,對養成每位同仁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結構分析等等的「系統能力」,將更有助益。更多「聯強 EMBA」:
1. 選才,重IQ更要重人格特質
2. 生活中訓練井水、河水分清楚
3. 授權與受權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