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買屋5步驟

1.何時適合買屋?
◎買屋時機分析  ◎買什麼房子好?  ◎買哪裡的房子?
2.弄懂節稅與貸款
◎買屋負擔的稅費  ◎買屋節稅寶典  ◎如何衡量購屋能力  ◎貸款流程  ◎辦理房貸注意事項
3.如何找到好房子?
◎找房子的管道   ◎怎麼看房子
4.簽約交屋知多少?
◎進行買屋前準備   ◎從付訂金到交屋
5.搬家與裝潢
◎搬家計畫   ◎佈置我的家

基層主管的主修課─對人的了解


基層主管之所以被擢升,一定是其在基層時,對於該部門基層工作與事務有深度的了解,以及超乎一般水準的工作表現。因此,基層主管擁有專業事務能力,無庸置疑。但是,升上基層主管後,即不能再有「一人飽,全家飽」的心態。因為基層主管是要帶領一群人去共同完成任務,有好的員工績效,才會有好的部門績效;而且需要部門間成員的團隊合作,才能順利達成部門任務。因此,基層主管如何有效教導部屬專業技能,有效輔導員工有效學習,激勵其工作鬥志,即成為基層主管新的挑戰。

不論是教導專業,或是輔導建立正確的觀念、提點其潛在盲點,都要講求用對方法。然而,人不是機器人,每一個個人成長背景都不同,對事情有不同的認知,甚至學習、做事的習慣也不同;教導同一套專業,每個人領悟與接受的程度必然大異其趣。因此,主管必須深入觀察每個人的個性特質、做事習慣與認知,才可能用對方法教導部屬;或察覺部屬的盲點,有效輔導。所以,基層主管個人擁有專業,固然很重要,但是要能成功領導一群人完成任務,或是輔導部屬提升其專業能力,其背後都是植基於對人的了解。

所以,「對人的了解」是基層主管這個階段最需要修煉的主修課。其實,「對人的了解」並不是一個新的或困難的課題。因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接觸過很多人,甚至是各式各樣的人,所以對人並不完全陌生。尤其基層主管先前長期在部門基層工作,與同僚近距離接觸、互動頻繁,理應對每一個人都有相當深刻的了解。所以,只要用心整理自己腦中長久累積的資料庫,至少就有七、八分的火候。

另一方面,也可回想自己的主管的領導經驗,比如其輔導自己或其他同仁的方式有何不同,進一步去體會其細微差異,就能逐步架構出輔導、訓練人的基本資料庫。植基於這些對人的了解,基層主管即能逐步演練之,施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技巧,進一步增進這個「人」的資料庫的內涵與豐富度。每一個人學習,都是經歷從「不會」到「會」以及到「熟」的過程;同樣的,學習「對人的了解」也是如此。整理自身經歷的「人」的資料庫,從中整理出最好的方法,來輔導新進人員;特別是輔導過程中曾經經歷的心路歷程及轉折,加以思索、尋求改善之道後再予以應用,都會是不假外求就能有效輔導部屬的好材料。(Y50811)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更多「聯強EMBA」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3D電影正夯 那3D網站呢?

3D電影「阿凡達」一推出後,勢如破竹的襲捲全球,聲勢直逼史上最賣座電影,除了在電影上的突破外,之後所衍生出來3D技術的應用更是引起眾家企業高度注意,在今年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中3D產品就是重要的主軸之一,包括3D電視、3D筆電、3D藍光播放器都是展場中的焦點。

只是,3D技術有了,那可以做3D網站嗎?或者說需要3D網站嗎?當然,若只是將3D技術移轉到網路去做出一個3D網站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這就和你的手機申請了3G只用來撥接電話;申請了光纖網路,卻還是用在收發E-mail,空有技術卻少了內涵,這樣還是無法吸引消費者的青睞。所幸,手機市場出現了iPhone,酷炫的介面加上軟體商店的支持,讓3G技術得以有效利用;近年的網路世界則是Web2.0當道,讓寬頻能夠充分發揮。發現了嗎?技術不是太大的問題,應用才是大問題,3D技術在網路上如何轉換成新的模式這才是真正讓人興奮的地方。

但是,筆者認為3D網站的有效應用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首先,要從網路收費本來就要比其它載具困難許多,現階段還在技術普及的建構期間,市場主流還是在3D電影及相關設備,投入在這些產品上可以有比較立即的成效,因此會有許多企業陸續加入,相較於其它產品,網路應用就顯得沒有那麼直接及迫切。另外,3D技術的特質也可能是網路應用的罩門,3D技術多是以影片或是遊戲來呈現內容,電影、電視或是筆電都是提供內容的載具,主要是以『娛樂』為出發點。

但是網路的功用就大不相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的調查,在所有寬頻網路使用者中,最常使用之功能依序是搜尋資訊(59.90%)、瀏覽資訊或網頁(48.45%)、收發電子郵件(33.21%),『資訊的取得』還是網路最大功能,使用3D技術來進行瀏覽網頁或是搜尋資訊就顯得有點多此一舉,就連最近當紅的社交網站似乎也不需要太多複雜的3D技術,太多繁複的技術反而會嚇跑一些使用者。

美國的探索頻道、ESPN、英國的天空頻道都將陸續推出3D節目,慢慢地3D就要走入你我平常的生活之中,但是內容還是最重要的關鍵,3D技術或許很迷人,若沒有吸引人的內容還是虛有其表,就算是今年最紅的電影「阿凡達」也是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片,證明它在某種程度還是有內涵的。

特約記者/張振忠

好點子層出不「窮」新商業模式才是關鍵

翻開網路創業史會發現,這是一部血腥的歷史。2000年那場腥風血雨,便是因為這些網路創業者在財務狀況不穩、商業模式難以獲利、創投家推波助瀾的情況下,高高飛起再重重落下。如今Web2.0再起,但是對於「商業模式(或營運模式)」的真實本質及定義,難免還是叫人感到撲朔依舊。迷亂感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為商業模式是被「實踐」出來的,也就是說商業模式一詞,在理論層次上還是屬於高概念性的定義。其最精簡的內涵,就是一個事業創造營收的手段與方法。

從網路泡沫化至今,可以看到網路創業者透過經驗與實踐,對於自己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如Web2.0一詞發明者歐萊禮(O'Reilly)所言,他們認知到自己賣的是一種「服務」而不是「軟體」,賣的是一個「平台」而不是「空間」。但是,如何從提供服務、平台獲利,是一大哉問,是企業營運模式的核心,也是新興網站諸如Facebook、Youtube、wikipedia要面對的問題。
資源基礎論宗師Gary Hamel也曾對營運模式進行詮釋,Hamel認為營運模式應包含顧客介面、核心策略、策略資源及價值網路四個面向,並提出企業強化其營運模式的三步訣。

一、企業應突破現有的企業疆界(company boundaries),與相關的事業夥伴形成價值網路。舉例來說,Google一向是企業疆界的剷平機器,透過AdSense的服務機制與各大部落格合作,不僅部落客蒙受其利,廣告主也能夠將廣告精準放送。
二、企業應針對自身的核心資源,進行結構配置(configuration),使資源能夠配置到正確的位置。以愛情公寓為例,面對Yahoo!奇摩交友及Facebook的競爭,愛情公寓以其極具視覺化的平台,隨著社會事件及輿論話題不斷推出個性虛擬商品增加使用者黏性,堅信自己提供的是一個「交新朋友的網站」,不僅傳達了自己的使命,更劃清了產品與市場的範圍。說穿了,愛情公寓的核心資源在於創意,以創意執行差異化基礎,用戶走不掉,社交網站月費制終於成為可能。
三、企業必須不斷洞察顧客需求,提出符合顧客介面的策略。2007年,蘋果電腦公司改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代表的意義便是要揚棄過去的商業模式,開始轉向以消費電子及網路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而後推出的iPod及iTunes可說是最全面考察使用者需求後產生的商品及服務。iTunes Music Store的成立,彷彿救世主一般挽救了奄奄一息的音樂產業。

創新商業模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科技的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往往成為一個新事物能不能爆紅的一個「眉角」。江湖一點訣,當網路創業者的服務能夠讓使用者發出「阿哈,就是這個!」的驚嘆聲時,距離成功亦不遠矣。

記者/張凱耀

雲端技術大革命 省錢還是砸錢

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近期在各大媒體及新聞網站中,被列為當前資訊科技發展重要的議題之一,例如:商業周刊 第1146期,以專刊方式探討「雲端運算為何改變10億人」。所有報導對該名詞產生不同的觀點,除了對資訊科技與技術的演變有眾多分歧的解讀外,企業最需探究的話題為:身為一位CIO或主要IT決策者,該如何正確評估與深思雲端計算能替企業帶來的價值?

對高階決策者而言,最需要的是了解它的主要核心特徵。Wikipedia維基百科是這樣解讀的:
網際網路上的雲端運算服務特徵具有和自然界的雲端、水迴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雲端是一個相當貼切的比喻。通常雲端運算服務應該具備以下幾條特徵:源自雲端計算在Wikipedia專有名詞的說明頁:中文版、英文版

基於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實作動態的。

可伸縮的擴充套件按需求提供資源。
按使用量付費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服務。
以海量資訊處理為導向的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在各地任意的參與其中。

許多人強調「雲端運算不是技術,它是概念」。它是一種電腦運算模式(Pattern)概念,而一種模式概念就會有眾多不同的系統設計(System Desing)去實作它,也因此會有不同的技術衍伸出來。您可以透過任何可連接網路的設備,連接上這些稱為雲端電腦的服務提供站點,由它們來幫你處理資料。讓不同的PC一起同時幫你做事情、進行運算,且讓PC之間可以互相溝通,這些就是對於雲端計算在技術層面上最簡單的解釋。

針對IT技術的實作部份而言,也僅需要了解上述的概念,尤其是對於非以發展自主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技術投資者而言。
現今許多大公司,例如Google,Yahoo!,Amazon ...等等,均有能力在全球世界各地購置數以萬計的伺服器和建置大型電算中心,並且將這些電腦透過網路串接起來,而成為一個非常巨量級的運算資源。這也就意味者,將會有更多樣化、以往無法提供的新型態企業服務(Service)出現在資訊科技供應面的市場。特約撰稿/張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