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這樣的男人~ 若找到千萬不要放手?

1.朦朧醒來回你信息..


2.半夜裡接你的電話..

3.告訴你——到家了就發消息給他..

4.你半夜睡不著發消息給他..他會陪你聊天..

5.雨天..同撐一把傘..他衣服的一半是濕的..

6.不論走到哪裡..都一直拉著你的手..

7.願意吃你吃不下的東西..

8.從來不遲到..你遲到他不會生氣

9.不論去哪裡..他都會來接你..無怨無悔..

10.不亂花錢..但肯為你花錢..

11.擁抱很久..很緊..

12.記得你說過的所有事..

13.輕輕擰開你擰不開的汽水瓶..

14.常常發消息告訴你..突然很想你..

15.常常給你留言..

16.不舒服時..他會很擔心很著急..

17.吵架時不會一走了之..

18.他錯了會認錯..你錯了不會怪你..

19.吵架後..會無條件地哄你..放下面子..

20.從不忍心責備你..無條件包容你..

21.會一直保護你..害怕你受一點點委屈..

22.你說笑話他會笑..會覺得你很可愛..

23.比你高..

24.會一個人安靜地思考..但決不冷漠..

25.許多方面都很厲害..讓你崇拜..

26.會一直夸你..給你鼓勵..

27.不對你隱瞞什麼..

28.百分百信任你..

29.不花言巧語..

30.不會因為玩遊戲而忽略你..

31.不抽煙少喝酒..

32.有活動安排事先和你打招呼..

33.和朋友出去時..要想著你..

34.重大的事情和你商量..

35.和大人在一起像大人..和孩子在一起像孩子..

36.喜歡你..從未猶豫..不拿你和別的女孩子比較..

37.從未想過離開你的世界..

38.你買給他的東西他都會喜歡..

39.對女孩子有風度..也有距離..

40.認識你的一些好朋友..拜託她們照顧你..

41.了解你的煩惱與困惑..不厭其煩地傾聽..

42.很少讓你哭..你哭的時候會很心疼..緊緊地抱住你..告訴你都是他的錯..

43.可以隨時找到他..

44.靠在他肩膀的時候很安心..

45.和他在一起有種溫暖的感覺..

46.不重色輕友..也不重友輕色..

47.計劃的未來里..你是重要的一部分.. (前面46條都不重要!)

朋友們..遇到了嗎?

如果是..一定要好好珍惜!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房貸審查從嚴,6招提高貸款成數

石先生,您這是第 4 筆房貸,貸款成數大概只能有 7 成喔!」老石最近才剛支付訂金買進一間新成屋,卻沒想到,在向銀行詢問房貸時,銀行願意核貸的成數,竟與自己原先的預算出現 1 成的落差。60 歲的老石已經退休,看好台灣房市行情還有高點,最近再買進一間房子要長期投資,結果卻發現,因為他名下已有 3 筆房貸,銀行因此將他視為房地產投資客,拉高核貸標準,使得他不僅面臨自備款準備不足的問題,房貸利率也會拉高,讓他不禁猶豫,要不要認賠訂金、放棄這筆投資?
還是另外借錢補足缺口?根據《Smart智富》月刊訪查,包括合作金庫在內的多家含政府官股成分的大型金融機構,最近都針對新增的房貸申請從嚴審查,只要房貸戶被視為投資客,不僅貸款成數至少降 1 成,利率也會調高 0.25%~1% 不等,甚至會取消或縮短寬限期優惠。

投資客必學6招 解決貸款問題 :
針對各大行庫的房貸緊縮措施,《Smart智富》月刊綜合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與專業投資客「城市醫生」投資俱樂部創辦人柯惇貿等人的建議,類似老石這樣的房地產投資人,可用以下6大招數來解決貸款問題:

招數1》積極比價,善用談判技巧
柯惇貿分析,目前房地產市況熱絡,雖然大型行庫對投資客房貸審核趨緊,不過整體銀行資金仍屬寬鬆,只要堅持「貨比三家」的比價原則,肯定不會吃虧。最簡單的做法,可拿 A 銀行房貸條件去跟 B 銀行談判。

常用談判話術包括:

1.A 銀行認為我的房子路段好,出租、轉售都容易,願意把成數提高到 8成,你們可以嗎?

2.我的還款能力提高了,A 銀行給我的利率比你們低一點,你們能否比照辦理?

3.我跟你們銀行長期往來,你們的利率不能比照A銀行嗎?

柯惇貿指出,通常投資者只要本身財務狀況不錯、抵押品夠多,透過積極比價,目前銀行還是會給予優於一般投資客的貸款條件,爭取調降利率1碼~2碼不是問題。

招數2》將房子登記在親人名下

「將房屋改登記在子女名下」是一般投資客會採用的做法。不過,陳俊宏提醒,這種做法比較適合總價 2,200 萬元以下的物件,父母可善用每年依稅法可贈與小孩 440 萬元免稅額來當頭期款,再向銀行爭取 8 成的貸款成數,一方面免除贈與稅問題,也能避掉銀行針對多屋族緊縮房貸的限制。不過,前提是子女必須有工作能力、能夠負擔後續貸款,否則小心仍會被國稅局視為贈與行為。

招數3》舉證新屋為自住

通常買第 3 間以上房屋,會被銀行視為投資行為,自然難逃嚴審貸款條件的命運。不過,如果房子有自住打算,陳俊宏建議,在銀行勘查房屋條件時,可以向銀行舉證新屋是要自住、或是供子女居住使用,而非投資,通常可以多爭取到 0.5 成~1成的貸款成數,或是較優惠的利率。

招數4》增加擔保品

除了良好的繳款紀錄外,若能增加房屋以外的擔保品,像是定存單、有價證券等,都能強化銀行的放貸信心。柯惇貿指出,銀行會針對投資客調整房貸條件,主要是為了降低貸款收不回來的風險。因此,不管房貸戶手中有幾間房子,只要貸款收支比超過 35%(每月繳交貸款本息金額超過月收入 35%),銀行放貸時,就會偏向保守,如果收支比超過 60%,貸款成數幾乎只能從 6 成的基本盤起跳,此時,若能增加擔保品,就能爭取多一點貸款空間。

招數5》利用前兩間房屋來增貸

如果自備款不足,又無法讓銀行放寬貸款成數,徐佳馨建議,不妨將房貸集中在前 2 間房屋,只要在擔保範圍內向銀行申請增貸,也可取得多餘資金,增加自己在看中第 3 間房屋時的購買實力。

招數6》購屋首選轉手型標的

在銀行眼中,投資客的放貸風險高於自住客,因此投資型不動產像是店面、小套房、出租公寓等物件,貸款成數與利率本來就不如一般住家型產品。陳俊宏建議,如果購置不動產的目的以投資為主,不妨針對轉手型標的(像是三房兩廳公寓)下手;裝潢成一間一間的出租型公寓,多會被視為小套房,銀行在考慮市場接手度後,通常會給前者較好的貸款條件。

主管格局的自我培養

突破,具備足以擔當大任的條件,則必須要使自己培養成為一位「大將之才」,亦即格局要大。要有大格局、要成為「大將之才」,並非一蹴可及,必須從基層開始就要有正確的觀念、思維,長久下來,才能具備充分的條件而足以成其「大」。「大將之才」具有幾項基本條件。首先,要能客觀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觀,才能夠做到無私。一個人在判斷、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若把私人利益摻雜在其中的話,判斷的方向勢必會朝向其私人的利益偏斜,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來。所以,客觀、無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條件;主觀、存有私心就會有所侷限,格局便無法擴「大」。

  其次,則是思考、判斷事物時的平衡感。主管在作決策的時候,必須要能綜觀全局,全盤考量各個牽涉到的層面,而非單點思考。平衡的思維代表不偏食、不偏廢任何一個面向,而能夠平衡地看待各種事物。看的面要廣之外,還要看得遠,如此一來,決策的品質才能提升。舉個例子來說,公司福利政策的制訂,必須全盤考量所有員工的需求,將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分配與運用,以求照顧到絕大多數的員工,並產生持續性的實質效果;而不是將所有資源全部投注在少數個人身上。要對眾人付出「大愛」,而非對個人施以「婦人之仁」,其差別便在前者能夠平衡地考量,而後者是單點思考。

  再就公司的經營來看,經營者必須均衡且長遠地考量員工、公司與股東三方面,不能偏厚任何一方。例如,不能為了提高公司的競爭力而給員工過低的薪資,但也不能為了滿足員工高收入的期望而給予過高的薪資,雖然員工短期內很高興,但是卻讓公司在市場上處於競爭劣勢,長久下來,可能無法持續經營下去,員工的工作都可能不保。同樣地,股東投資一家公司自然希望有好的投資報酬率,但公司除了將獲利分配給股東之外,如果也抽出一部份與員工利潤分享,則員工將因此更努力投入工作,創造更好的績效,相對使得公司的獲利更佳,股東與員工均得到更大的利益。反過來說,公司也不能為了照顧員工而忽視股東的權益,否則,股東不願意投資,公司資金籌募困難,營運發展便受到限制。因此,一個經營者要能夠均衡、長遠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高品質的決策來。

  客觀、無私地判斷,均衡、長遠的思維都是培養自己具備大格局,成為「大將之才」的基本條件,而這些觀念必須從身為基層成員的時候,便開始練習、自我培養。當這些觀念逐漸內化而成為習慣之後,對事物將會越看越清楚,逐漸強化認知力與洞察力,格局也隨之逐步放大,漸具大將之風。然而,這樣的觀念與養成過程只是一種理想,在現實中不見得可以非常輕易地做到。例如,公司為了長遠發展的考量而擴大投資規模,但是員工的短期福利勢必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員工的抱怨、疑慮,甚至因心情不佳而士氣低落。面對這種情形,如果礙於眼前一時的影響而退縮,則長遠考量下的目標便無法達成。

所以,主管要有為了堅持長遠正確的目標,而承受眼前困難的毅力,並且耐心、妥善地處理,而非退縮。又例如,要做到無私,很可能使自己眼前的個人利益看似產生某種「損失」。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放棄眼前一時的小利,卻往往能夠在往後得到更大的回報。因此,要培養自己成為「大將之才」,必須要面對問題,不畏困難的存在,進而苦思解決問題的方案。也由於問題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全面解決,每想出一個解決方案只是減少一部份阻礙,因此,面對問題的同時,還必須能夠忍受解決問題時的艱困,持之以恆地克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能夠如此,不僅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更能在此過程中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毅力。要培養出大的格局,必須要有去克服、去執行的積極態度,而不是消極地逃避,或是便宜行事、得過且過。
  除了具備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之外,還必須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與廣度,因此,用於思考的時間必須不斷加長。思考是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行為,思考時間加長並非要特地規劃一個時段來進行思考,真正的重點在於養成思考的習慣,能夠隨時隨地思考,走路、搭車、排隊……等,以及所有的零碎時間都可以思考。體認到思考的重要性,並且養成思考的習慣,思考的時間自然可以不斷加長。另一方面,則是要培養閱讀的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使知識的吸收能不斷持續,除了從工作的執行本身累積經驗與知識之外,透過閱讀而增加知識來源的管道,加上正確的閱讀方法,將使得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掌握上述要點,復以持之以恆地不斷自我淬鍊,則成為「大將之才」指日可待。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組織氣候的培養

一個組織的「氣候」引導著每一位成員的走向,帶來的影響是全面性地,例如,當組織氣候低迷的時候,所有成員都會籠罩在其中而跟著士氣低落;又如果組織中彌漫著輕浮、散漫的氣氛,則整體員工的積極性、專注程度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帶領部門建立「正確」的組織氣候,是主管相當重要的工作。以下針對市場環境對組織士氣的影響、組織內部溝通的氣氛,以及成員看待穿著、儀態的態度等三方面為例,討論主管應如何調節、培養正確的組織氣候。組織中常見這種情形:當業績好的時候,所有成員儘管忙碌,但士氣高昂;相對地,業績不好的時候,士氣跟著低落,雖然此時的工作負荷相對較低。為什麼呢?這便與組織氣候有關。

由於每個人都在擔心未來,因此,維持組織氣候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讓成員單憑感覺來判斷事物。主管應該知道如何引導成員用正確的方法與態度來因應各種訊息:當業績好而使得工作特別忙碌時,主管應該要明確地告訴員工,這種情形是暫時性地,還是會持續一段時期。長短期的不同,因應的方法也不同,主管必須幫助員工正確地思考工作變得忙碌的原因,否則,業績好也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

以聯強的物流中心來講,業績好的時候,出貨量特別大,物流中心的工作負荷較往常提高。在頭一、兩天,可能所有員工的士氣都特別高昂,足以因應一時的工作量增加,但這種狀況若持續下去,員工的士氣卻可能因為過於疲累而迅速下滑。因此,主管應該在一開始就明確告訴員工,「忙碌的日子將會持續多久」、「未來這段時間將會特別累」等等,並且讓員工瞭解這是公司業績好的現象,使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能夠自行調適本身的工作狀況。

對業務單位而言,業績高峰最常面臨的問題是客戶信用額度不夠。因此,主管要能預先提醒業務人員這項警訊,先行設法解決,以免當業務人員衝刺業績時,卻因為客戶信用額度用滿而徒呼負負,這對士氣同樣是種打擊。無論面對何種狀況,領導者都要能夠冷靜、理性地對員工指出問題的重心,避免員工從表象來看事情,否則,士氣高昂的另一面,很可能就是徹底地潰散,就像水位暴漲可能導致潰堤一般。要維持正確的組織氣候,主管須能夠正確地判斷並適時提出警訊,別讓所有員工都處在過度高亢的氣氛中。

反過來說,當業績不好的時候,主管也應仔細判斷這是市場短期的波動,或是長期現象。如果只是短期波動,則應該先穩住員工士氣,將打算採取的解決方法告訴員工,並且小心地測試市場狀況,掌握正確的資訊。否則,一時的市場波動卻在員工之間以訛傳訛,將對組織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如果市場持續性地低迷,員工的工作負荷相對較輕,此時,應該多花時間在員工的訓練上面,待下回市場回升的時候,人員的能力均將有所提升,這是另一種因應之道。

所有事物都有「超漲」、「超跌」的特性。例如,當市場狀況好的時候,人們往往過於樂觀,結果造成庫存過剩的情形;市場不好的時候,人的心理卻又過於悲觀,因為對市場前景失望而備貨不足,導致市場缺貨。經營管理者應該要冷靜地憑藉經驗來正確判斷實際狀況,同時矯正員工過於激烈的反應,使其回歸理性的軌道上。特別是人群往往有風潮特性,對於較敏感的事物,有時可能只是一時的風吹草動,卻因為很容易在組織中迅速擴散開來,而被過度膨脹,領導者應該避免員工產生此種情形。整體而言,調節組織中各種負荷的「過」與「不及」,可視為經營良好組織氣候最重要的事項。

除了因為客觀環境變化而對組織氣候產生的影響之外,組織成員之間溝通互動的習慣與氣氛,同樣也是組織氣候相當重要的的一環。舉例來說,曾有同仁為了完成某項工作而主動加班,結果另一名同事卻開玩笑地說,「做給老闆看的嗎?」結果造成當事人往後儘管有需要,卻也不太「敢」加班。由於一般人的普遍心理是不希望在群體之中太過突出,當組織中的其他成員對主動加班的人開類似的玩笑時,如果當事者較為敏感的話,很可能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上述案例也反映出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溝通方式,是否建立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之上。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言語溝通相當頻繁,因為言語上的「失誤」而帶來的誤會、困擾也因此很難完全避免,因此,主管應該注意到,如何在組織中營造出適度的輕鬆而不失之輕浮、莊重但不流於呆板的組織氣候,並且仔細地拿捏其中的分寸,避免成員之間動不動就產生摩擦。組織氣候當中,與內部溝通有關的部分還包括謠言的產生。謠言無論起源為何,經過以訛傳訛的結果,往往愈形擴大。對此,主管應該加以重視,主動將謠言指出來並且明確地澄清,因為謠言是讓組織動盪不安、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大因素。

對於員工加班的情形,主管也不應該一味地認為這是好事,加班過度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主管應該仔細判斷員工加班是短期或長期現象,並妥善處理,避免因為工作負荷過重而產生員工個人與組織的傷害。反過來說,完全不加班也不是正常現象。由於每日的工作量會有高低起伏,工作量少的時候自然較為輕鬆,當工作量多的時候,就得透過適度加班來完成,否則,將會造成工作的延誤。再就穿著、儀態來看,一個人的穿著會影響個人的心情,以及整個群體的氣氛,穿著隨便的話,在組織處於持平、或是較低迷的時期,往往會讓士氣加速下挫,擴大影響程度。因此,組織中如何營造出重視穿著、注意儀態的氣氛來,也是培養正確組織氣候的一部分。

講究穿著、儀態,經常被拿來與「重視表面功夫」劃上等號,但這其中存在部分似是而非的的認知。事實上,在管理能力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最困難的一件事,正是這種對於觀念的認知與應用產生似是而非的情形。例如,自由是普世公認的正確價值,但是否選擇自由就代表其他的事物都要放棄?又好比說,個人處世或企業經營都應該重視內在與實質,但這是否就表示對其他表面的事物都不必重視?從整體來看,上述情形彼此間並不衝突。但是,一般人卻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局部就驟下判斷,陷入瞎子摸象的盲點。

回到穿著的問題來看,並非為了膚淺的表象才重視穿著,而是因為這會影響到工作的心情與組織的氣氛。也因為服裝是培養一個人的氣宇,讓一個人有大將之風的開始,因此,要培養部屬成為幹部,也必須先使其注重穿著。基於上述種種原因,主管應該要帶領部門養成一種重視「穿著是否得體」的氣氛。組織中有許多現象因為是動態的、顯性的,有跡象可循,只要找對方法,在因應上不會特別困難。

但是當企業經營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往往會面臨繼續向上提升時的瓶頸,感到有股力不從心的感覺;公司對所有同仁同樣都施以培養與訓練,但不同的同仁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使得部分落後族群成為組織提升的阻力。諸如此類的問題,原因往往是出在一些細微無形之處,而組織氣候又是影響一個組織最全面,卻又最無形的因子。因此,主管領導一個部門必須是全面性地,並非只是驅動整個組織、部門去完成一項任務,還必須包括組織氣候的培養。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商人,別丟了良心和誠信!

如果連你和你的家人都不敢吃、用的黑心產品,就別生產或拿出來賣,毒害別人的健康,可是非常缺德的事!Yahoo!奇摩進行「商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投票,在總投票數 11652 票中,「不做不賣黑心產品」,果然成為網友最在意的事,畢竟這可是攸關人身性命安全的事啊,吃出人命、用到害人傷殘的產品,想想這些商人造了多大的孽!

其實Y小編看完網友們的回答,是有一點….只想「唉」、歎口氣的無奈,以往從農業進入工業社會,犧牲台灣不少青山綠水、成就了所謂的「經濟奇蹟」;難道進入商業社會,咱們還得再為了經濟,捨棄最珍貴的「良心」嗎?很多網友的留言,都可以看出對「死要錢」型商人的憤慨又無奈。網友 Boson 說:「這話題很爛,因為做生意根本就不需要道德」您,這是在反諷吧?還有網友「5283」說:「商人無祖國,奸商、奸商、無奸不商 ......跟生意人談道德,噗!」

就像打工族要有薪水,做生意當然也以「賺錢」為目標,咱們絕不是要商人做賠錢生意。網友「®i仙人掌」說得很中肯:「商人不是慈善事業,但是賺得至少要有良心。」這也是不少網友的心聲,「對得起自己良心(人在做天在看)」成為得票率第二高的選項,有約二成網友希望生意人至少要有良心。至於良心是什麼,那就看個人的「心」囉。

再加上「誠實講信用(絕不說一套做一套)」、「貨真價實(標示和產品相符)」這兩個得票率第三、第四高的選項,有七成投票集中在這四個。其實隨著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演進,台灣絕不需要、也負擔不起「反商」氣氛;相反地,咱們只是希望大家更正面、積極地看待商業發展,鼓勵商人賺錢的方式是提升自己和產業競爭力,而不是出賣消費者的健康及信任。

咱們還是相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商場上的智慧未必等於狡詐、謀略也不應等於欺騙、競爭更不是踩死別人、誠信不算是吃虧、敦厚並非當傻瓜,或許很多事看起來是「一線之隔」、本質上是天差地遠的,還是有不少好商人成功的。網友「w3w」說得好:「做生意就是做人!」或許,你是什麼樣的人,大概就會成為什麼樣的商人。如果台灣的好人愈來愈多,相信台灣的好商人也一定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