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到來揭開年終購物季序幕,各大業者爭相搶攻的電子書市場今年大缺貨。亞馬遜(Amazon.com)的兩大對手索尼和邦諾(Barnes & Noble),先後宣布其電子書在年終購物季缺貨,而亞馬遜各種尺寸電子書的庫存仍相當充分,因此分析師普遍預測亞馬遜將成為年終購物季的大贏家。
年終所點燃的消費戰場顯然是廠商供貨的一大考驗,去年同一時間亞馬遜在官網上發佈過 Kindle 缺貨的訊息。而今年不只索尼於22日宣佈最新推出的 Daily Edition 閱讀器將以先訂先出貨的原則寄出,且不保證消費者能在假期前收到產品;另外,邦諾也確定在聖誕市場缺席。這股熱潮造成消費者若想在聖誕節前取得實體商品,亞馬遜的Kindle將是唯一選擇。
Nook雖暫時缺貨,不過邦諾仍不打算輕易放棄聖誕市場。根據其官網上的最新訊息表示,目前這款最熱門的耶誕禮品已經沒有存貨了,不過要是消費者即刻訂購Nook,便可在新的一年搶先擁有。同時為了鎖住顧客,Nook明年很可能調降其目前的售價(約新台幣8900元)。
歐美的聖誕檔期一向被各方視為一級戰場,特別是今年的聖誕節搭上了景氣復甦的列車,至年底為止將可能使電子書的全年出貨量從去年的100萬台上看500萬台。因此,雖然索尼和邦諾的電子書相繼傳出缺貨消息,不過卻仍試圖以先訂貨先出貨和禮券兌換商品的方式來抓住消費者,只盼能多少再分一杯羹。
記者/周季庭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玩真的!Facebook一步步朝電子商務邁進
Facebook進軍電子商務市場的輪廓愈畫愈明顯了,從今年三月份開始籌備線上付費機制,至八月已和其它業者電子商務模式始為熱絡,即美國花卉零售禮品商「1-800-Flowers」開啟線上購物之風,而且在近期投入手機支援行動付款的實驗合作,就連至昨日已有廠商宣稱Facebook手機亮世,足可見Facebook轉戰電子商務市場的野心是玩真的!
隨著Facebook逐漸變為最大的網路社群網站,許多企業廠商都積極尋求可能合作的方式,除了之前已知的「1-800-Flowers」花卉寄送服務外,也早已有如Sears百貨與Threadless服飾業者也藉由Facebook平台,開放讓使用者選擇商品,在透過此平台導入至公司自身網站,完成線上購物程序,算是開啟了電子商務應用之先軀。陸續也有食品業、日常用品商,甚至是健康照護產業透過Facebook來拓展其海外市場。
而也因為有Facebook當初開發的線上付費的機制,其社群遊戲才能夠藉此獲取利潤。在許多Facebook的遊戲廠商也表示,確實在其擁有兩億五千萬的會員之中,仍有使用者會願意為其虛擬產品和服務付出實質金額,即使比例不算高,但其所佔的市場數目仍相當可觀。再者。
Facebook有將近70%的市場是在美國之外,這些國家的使用者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偏低,可是手機持有比例卻相對居高不下,因此Facebook高層在近期積極與手機付款專業的Zong公司合作,設計一款名為Facebook Credits的虛擬貨幣,以便屆時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手機,在Facebook網站上不用透過信用卡實質貨幣,也能夠進行電子商務消費。
根據美國科技博客網站指出,用戶會先看到手機付款的選項自行選擇之後,就可進行手機付款的功能,輸入自身手機號碼取得個人識別簡訊,即能運用Facebook虛擬貨幣,其交易過程的實質金額將會一併計入手機費帳單內,讓整個線上付款更為簡便,Facebook也可從中抽成獲取更多利潤,預期未來將可超過其網路廣告收入,但目前都還屬於測試階段。
在進行電子商務之前,最重要的是交易付款機制的健全和如何吸引使用者的參與,Facebook挾其著已累積龐大會員數量,因此只需著重在誘因的設計和交易機制的開發,步入電子商務的歷程也不是不無可能,只是在其當初其標榜地絕不利用個人資料進行商業利益行為是否還能在轉為電子商務之後始終如一,或許也是轉型之後所需面臨的課題之一。
記者/朱晏瑱
隨著Facebook逐漸變為最大的網路社群網站,許多企業廠商都積極尋求可能合作的方式,除了之前已知的「1-800-Flowers」花卉寄送服務外,也早已有如Sears百貨與Threadless服飾業者也藉由Facebook平台,開放讓使用者選擇商品,在透過此平台導入至公司自身網站,完成線上購物程序,算是開啟了電子商務應用之先軀。陸續也有食品業、日常用品商,甚至是健康照護產業透過Facebook來拓展其海外市場。
而也因為有Facebook當初開發的線上付費的機制,其社群遊戲才能夠藉此獲取利潤。在許多Facebook的遊戲廠商也表示,確實在其擁有兩億五千萬的會員之中,仍有使用者會願意為其虛擬產品和服務付出實質金額,即使比例不算高,但其所佔的市場數目仍相當可觀。再者。
Facebook有將近70%的市場是在美國之外,這些國家的使用者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偏低,可是手機持有比例卻相對居高不下,因此Facebook高層在近期積極與手機付款專業的Zong公司合作,設計一款名為Facebook Credits的虛擬貨幣,以便屆時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手機,在Facebook網站上不用透過信用卡實質貨幣,也能夠進行電子商務消費。
根據美國科技博客網站指出,用戶會先看到手機付款的選項自行選擇之後,就可進行手機付款的功能,輸入自身手機號碼取得個人識別簡訊,即能運用Facebook虛擬貨幣,其交易過程的實質金額將會一併計入手機費帳單內,讓整個線上付款更為簡便,Facebook也可從中抽成獲取更多利潤,預期未來將可超過其網路廣告收入,但目前都還屬於測試階段。
在進行電子商務之前,最重要的是交易付款機制的健全和如何吸引使用者的參與,Facebook挾其著已累積龐大會員數量,因此只需著重在誘因的設計和交易機制的開發,步入電子商務的歷程也不是不無可能,只是在其當初其標榜地絕不利用個人資料進行商業利益行為是否還能在轉為電子商務之後始終如一,或許也是轉型之後所需面臨的課題之一。
記者/朱晏瑱
當媒體碰上網路 是商機?還是危機?
近日「動新聞」的羶色腥動畫影音引發不少爭議,更讓人不禁注意到網路化的時代,各類媒體包含電視、電影、報紙、雜誌、廣播等與網路媒介做結合之後,究竟是樂觀其成的再創商機?還是潛藏著許多會深深影響使用者生活或意識的危機?
電視台偶像劇每開一齣新戲,便會架設網站傳遞訊息販賣周邊商品,或利用社群創造話題與口碑。然後每播完一集就可在土豆網、Youku優酷相關影音網站,配合網頁版面廣告或是影片播放前後插入廣告再次曝光,或開放給像日本KDDI的網路影視下載平台,讓用戶能夠用月租費或單部付費購買的方式,下載到個人電擾與手機裡。或直接與購物網站合作,如Yooler就是讓深諳娛樂節目行銷方法的一線藝人,從電視端燃燒話題回到網站的最佳範例。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甚至為了手機網路使用者推出手機版的「CBS行動新聞」(CBS News To Go),而國內廣播業者hiChannel、KissRadio所推出的網路廣播面板也會在開始播放前置入網路影音廣告,隨著不同類型的節目置放不同類別產品的廣告。
使用者除了在收聽廣播時受到聽覺廣告的轟炸,還需在等待連線期間受到視覺廣告的強打。而電影業者如福斯(FOX)也有專供手機娛樂的線上商店Mobizzo,販售一分鐘的原創節目或手機版實境節目,甚至利用簡訊投票的方式與三百多萬的影迷互動。
美國的「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雜誌便發展網路版,將雜誌最火紅的泳裝報導先行在線上刊出,讓雜誌訂戶在收到印刷本之前可透過會員Email先睹為快,然後再利用iTunes出售這些泳裝照片的視訊,將雜誌記者所採訪的深度報導內容再製利用販賣出去。
知名的Vogue時尚雜誌也在網路推出Vogue.TV,介紹相關時尚廣告主的影片作品,在特別節慶會附上相關連結讓讀者選購,成為小型的線上商店。其它如Choc雜誌推出的網路版提供線上遊戲與讀者做更即時的互動,甚至像「Runner’s World」雜誌部落格就光明正大的賣Adida的球鞋,並將採訪馬拉松選手的影音內容線上播放。
當各家媒體運用網路所創造出來的服務,透過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的載具,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華服務,固然商機無限。然而當所有的媒體內容放在這一個躺平的世界上又牽涉到電子商務,其數位版權管理(DRM)與條件接收(CA)也呈現更為複雜與營運模式的難題。
消費者的個人資料與行為資訊更容易透過像「按下Facebook應用程式的同意鍵取得個資」、「為了換取網站所標示的贈品填上姓名與Email」、「開啟網路廣播或MOD使用版面開始被記錄IP或使用行為」、「在手機網上傳送下載圖片音樂被記錄帳密」、「行經某地時手機LBS暴露所在地點資訊」等等與網路技術相關的服務與動作,而不知不覺得陷在身份盜竊風險之中。
更遑論各家媒體所產製的內容,透過不同的載具與技術改寫重製,未經授權的被迅速複製散佈在這個容易取得內容的網路世界裡,讓真相與虛偽同時充斥在這個使用者人數與日俱增的平台裡,不免讓人憂心其商機無限底下也充斥危機。
記者/朱晏瑱
電視台偶像劇每開一齣新戲,便會架設網站傳遞訊息販賣周邊商品,或利用社群創造話題與口碑。然後每播完一集就可在土豆網、Youku優酷相關影音網站,配合網頁版面廣告或是影片播放前後插入廣告再次曝光,或開放給像日本KDDI的網路影視下載平台,讓用戶能夠用月租費或單部付費購買的方式,下載到個人電擾與手機裡。或直接與購物網站合作,如Yooler就是讓深諳娛樂節目行銷方法的一線藝人,從電視端燃燒話題回到網站的最佳範例。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甚至為了手機網路使用者推出手機版的「CBS行動新聞」(CBS News To Go),而國內廣播業者hiChannel、KissRadio所推出的網路廣播面板也會在開始播放前置入網路影音廣告,隨著不同類型的節目置放不同類別產品的廣告。
使用者除了在收聽廣播時受到聽覺廣告的轟炸,還需在等待連線期間受到視覺廣告的強打。而電影業者如福斯(FOX)也有專供手機娛樂的線上商店Mobizzo,販售一分鐘的原創節目或手機版實境節目,甚至利用簡訊投票的方式與三百多萬的影迷互動。
美國的「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雜誌便發展網路版,將雜誌最火紅的泳裝報導先行在線上刊出,讓雜誌訂戶在收到印刷本之前可透過會員Email先睹為快,然後再利用iTunes出售這些泳裝照片的視訊,將雜誌記者所採訪的深度報導內容再製利用販賣出去。
知名的Vogue時尚雜誌也在網路推出Vogue.TV,介紹相關時尚廣告主的影片作品,在特別節慶會附上相關連結讓讀者選購,成為小型的線上商店。其它如Choc雜誌推出的網路版提供線上遊戲與讀者做更即時的互動,甚至像「Runner’s World」雜誌部落格就光明正大的賣Adida的球鞋,並將採訪馬拉松選手的影音內容線上播放。
當各家媒體運用網路所創造出來的服務,透過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的載具,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華服務,固然商機無限。然而當所有的媒體內容放在這一個躺平的世界上又牽涉到電子商務,其數位版權管理(DRM)與條件接收(CA)也呈現更為複雜與營運模式的難題。
消費者的個人資料與行為資訊更容易透過像「按下Facebook應用程式的同意鍵取得個資」、「為了換取網站所標示的贈品填上姓名與Email」、「開啟網路廣播或MOD使用版面開始被記錄IP或使用行為」、「在手機網上傳送下載圖片音樂被記錄帳密」、「行經某地時手機LBS暴露所在地點資訊」等等與網路技術相關的服務與動作,而不知不覺得陷在身份盜竊風險之中。
更遑論各家媒體所產製的內容,透過不同的載具與技術改寫重製,未經授權的被迅速複製散佈在這個容易取得內容的網路世界裡,讓真相與虛偽同時充斥在這個使用者人數與日俱增的平台裡,不免讓人憂心其商機無限底下也充斥危機。
記者/朱晏瑱
電視網路化做了什麼?還能做什麼?
在這個網路的時代,不管什麼行業都脫離不了跟網路的關係,就連電視台也不例外。有關電視台的網路發展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不過有鑒於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動新聞以及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和微網誌噗浪(Plurk)大行其道的局面,或許是做全面性檢視的好時機。
根據筆者對國內幾個擁有多頻道的媒體集團所作的觀察,在一些基本的節目內容以及節目表的提供上,各家的做法如出一轍,不外乎是預告片、劇情或節目大綱等參考資訊,差異度不高。在影音視訊的提供上,做法也相去不遠。集團底下若是擁有新聞台頻道的業者,皆提供了免費的新聞隨選視訊以及網路新聞直播的服務;不過在戲劇節目方面則不盡相同。
以民視為例,其網站中的「民視點電視台」便提供了3種不同的付費方式以供會員收看旗下25個節目過去播過的內容。此外也有業者選擇與中華電信的hiChannel合作,而非將節目內容放置在自家的網站空間上,像是東森、公視、非凡、TVBS…等等。當然亦有業者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既在自家網站提供隨選視訊,同時也跟hiChannel、yam天空和im.TV等網路視頻業者合作,提供部分免費及收費的視訊服務。
此外,電視台網站也都有悄悄的在發展業外收入,也就是電子商務。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高達1703億元,且以其僅佔整體零售市場約5%的比例來看,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不難說明,為何電視台要在自家的網站上發展購物網了。目前國內的多頻道電視台當中,發展電子商務者眾,出色少。不過其中也是有模範生可供參考,像是民視的「娘家」和TVBS的「女人我最大」。民視利用「娘家」的高收視率優勢,將劇中的豬腳實體化並搭配網路及零售通路販售,並在形成搶購熱潮後,又逐步的將劇中其他產品商品化,放置在自家的購物網上販售。TVBS的「女人我最大」則是藉由其在美容美妝這塊領域的影響力,在自家的網站上販售由節目嚴選推薦的產品,等於替產品的品質跟銷售做了最有力的推銷。
接著不得不談的便是,近幾個月來話題不斷的「社群熱」。由於電視台的節目播放是屬於單向傳遞的溝通方式,閱聽眾無法和電視台做即時的溝通互動,以至於喪失了許多與閱聽眾接觸的機會,而社群網站便剛好補足了這塊缺口。憑藉著社群網站的高互動性和即時性,電視台得以將資訊更快速即時地傳遞給網友,並在上面和網友博感情,建立傳統溝通方式所達不到的效果。目前有像是全民最大黨、大學生了沒、豬哥會社、食尚玩家、國光幫幫忙、在中國的故事等,以節目名稱成立的帳號,也有民視新聞、衛視電影台、八大電視等,以電視台的名稱所成立的帳號。
在經由觀察這些電視台的Facebooke和Plurke的運作後,筆者歸類出以下幾種運作的模式:(1)一日捕魚,三天曬網型。這類型的屬於一時興起的,完全不知道使用這個媒介的目的為何,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只是想湊個熱鬧,等一但達不到效果便自動淡出(fade-out),例如國光幫幫忙和緯來戲劇台。(2)跑馬燈型。這個類型的平時較少跟網友博感情,只在需要公佈節目資訊時才會留下制式化的訊息,像是豬哥會社。(3)里長伯型。這類型的平時便會像個里長伯一樣,三不五時的跟網友話家常,也不定是有什麼特別的事要說,但就像在跟鄰居街坊噓寒問暖般,把網友當朋友,像是全民最大黨和大學生了沒。
最後,從以上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各大電視台正積極的使用每一個可以和閱聽眾溝通的管道,跳脫出傳統媒體的思維框架,以求將內容的使用發揮到極致。不過,從各大電視台的資訊提供、電子商務模式,一直到社群網站的利用,皆尚未看到典範的形成,充其量也就只有少數幾個個案是做得還不錯的。筆者以為,往後電視台的網路策略發揮空間還很大,除了更全面性的整合傳播科技媒介之外,更應多加思考如何利用實體節目內容的優勢在網路上操作。另外,行動科技的發展也不容忽視,思考如何將節目內容鑲嵌在手機上,使電視內容跟手機一樣無所不在,也是一大課題。畢竟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媒介,便有不同的使用習慣。
記者/張金安
根據筆者對國內幾個擁有多頻道的媒體集團所作的觀察,在一些基本的節目內容以及節目表的提供上,各家的做法如出一轍,不外乎是預告片、劇情或節目大綱等參考資訊,差異度不高。在影音視訊的提供上,做法也相去不遠。集團底下若是擁有新聞台頻道的業者,皆提供了免費的新聞隨選視訊以及網路新聞直播的服務;不過在戲劇節目方面則不盡相同。
以民視為例,其網站中的「民視點電視台」便提供了3種不同的付費方式以供會員收看旗下25個節目過去播過的內容。此外也有業者選擇與中華電信的hiChannel合作,而非將節目內容放置在自家的網站空間上,像是東森、公視、非凡、TVBS…等等。當然亦有業者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既在自家網站提供隨選視訊,同時也跟hiChannel、yam天空和im.TV等網路視頻業者合作,提供部分免費及收費的視訊服務。
此外,電視台網站也都有悄悄的在發展業外收入,也就是電子商務。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高達1703億元,且以其僅佔整體零售市場約5%的比例來看,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不難說明,為何電視台要在自家的網站上發展購物網了。目前國內的多頻道電視台當中,發展電子商務者眾,出色少。不過其中也是有模範生可供參考,像是民視的「娘家」和TVBS的「女人我最大」。民視利用「娘家」的高收視率優勢,將劇中的豬腳實體化並搭配網路及零售通路販售,並在形成搶購熱潮後,又逐步的將劇中其他產品商品化,放置在自家的購物網上販售。TVBS的「女人我最大」則是藉由其在美容美妝這塊領域的影響力,在自家的網站上販售由節目嚴選推薦的產品,等於替產品的品質跟銷售做了最有力的推銷。
接著不得不談的便是,近幾個月來話題不斷的「社群熱」。由於電視台的節目播放是屬於單向傳遞的溝通方式,閱聽眾無法和電視台做即時的溝通互動,以至於喪失了許多與閱聽眾接觸的機會,而社群網站便剛好補足了這塊缺口。憑藉著社群網站的高互動性和即時性,電視台得以將資訊更快速即時地傳遞給網友,並在上面和網友博感情,建立傳統溝通方式所達不到的效果。目前有像是全民最大黨、大學生了沒、豬哥會社、食尚玩家、國光幫幫忙、在中國的故事等,以節目名稱成立的帳號,也有民視新聞、衛視電影台、八大電視等,以電視台的名稱所成立的帳號。
在經由觀察這些電視台的Facebooke和Plurke的運作後,筆者歸類出以下幾種運作的模式:(1)一日捕魚,三天曬網型。這類型的屬於一時興起的,完全不知道使用這個媒介的目的為何,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只是想湊個熱鬧,等一但達不到效果便自動淡出(fade-out),例如國光幫幫忙和緯來戲劇台。(2)跑馬燈型。這個類型的平時較少跟網友博感情,只在需要公佈節目資訊時才會留下制式化的訊息,像是豬哥會社。(3)里長伯型。這類型的平時便會像個里長伯一樣,三不五時的跟網友話家常,也不定是有什麼特別的事要說,但就像在跟鄰居街坊噓寒問暖般,把網友當朋友,像是全民最大黨和大學生了沒。
最後,從以上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各大電視台正積極的使用每一個可以和閱聽眾溝通的管道,跳脫出傳統媒體的思維框架,以求將內容的使用發揮到極致。不過,從各大電視台的資訊提供、電子商務模式,一直到社群網站的利用,皆尚未看到典範的形成,充其量也就只有少數幾個個案是做得還不錯的。筆者以為,往後電視台的網路策略發揮空間還很大,除了更全面性的整合傳播科技媒介之外,更應多加思考如何利用實體節目內容的優勢在網路上操作。另外,行動科技的發展也不容忽視,思考如何將節目內容鑲嵌在手機上,使電視內容跟手機一樣無所不在,也是一大課題。畢竟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媒介,便有不同的使用習慣。
記者/張金安
報紙網路化如何讓消費者掏出錢來
傳統報紙這幾年面臨網路的衝擊,發行量與廣告量都大量下滑。從今年美國報紙協會所公布的數字顯示,第二季報業廣告營收萎縮29%,收入也比去年同季減少28億元,三年來每一季跌幅都超過上一季,除了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也反映出廣告商重心轉向網路的衝擊。意識到傳統媒體產業的危機,報紙產業也開始投入網路,將內容數位化。在網路化的過程中,可看出兩種發展的模式。
其一,是我們所熟悉的網路新聞,只要在入口網站或各大報網站,就可以輕易點選觀看今日重要新聞;而另一種,是電子報紙,顧名思義,也就是將報紙全版的形式數位化,保留原有的報紙「版位」的概念。在數位化的電子報紙中,依然可以看見頭版新聞為哪一則、依重要性排序的新聞版面位置與篇幅的大小。以下將探討它們之間的差異。
首先,第一種網路新聞,已發展十分成熟且盛行。現在許多新一代年輕人,已鮮少閱讀傳統報紙,以每天在入口網站瀏覽有興趣的分類新聞取代了閱讀報紙的習慣,也養成了不付費的觀念。但也不禁讓人思考,傳統報紙的編輯專業是否已失去?在傳統報紙上,編輯會把新聞的重要性,利用版位、標題大小等形式賦予意義。讓許多民眾若因生活忙碌,也能每天快速掃描新聞標題與頭版新聞,或是依報導篇幅的大小,了解最近火紅的議題為何。而除了新聞版位與版面大小的表現形式外,從有限版數與空間中,編輯為讀者放入每日最重要的新聞,讓讀者可以以有限注意力掌握時事重點。而在網路新聞的訊息傳遞中,完全改變訊息架構的模式,也喪失了這些重要意義。
因此,近期以來,第二類電子報紙也開始發展中。在國內,早在2006年,聯合線上的數位閱讀網,就已推出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與聯合報的PDF全版報紙,開放國內外網友試閱與付費訂閱。並在2009年7月中旬推出線上「全版報紙資料庫」,供各公共圖書館及大學申請免費試用。付費會員,一次可以使用一年,總共能瀏覽經濟日報近六年資料,聯合報、晚報近一年的資料。特殊的是,還能用搜尋、我的報夾等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找的資料並進行存檔。在電子報紙中,我們可以同樣依「版位」、「篇幅」的編列,了解編輯所要傳遞的新聞重要性排序,保留了傳統報紙的優點並提升保存的方便性,取代傳統剪報的動作。
除了報紙數位化的部分,另類的加值服務模式也正興起中。隨著新聞有價觀念的宣傳,新聞資料庫也成為報業額外的營運方式。聯合知識庫、中時資料庫、中央社資料庫等皆為目前較具規模的新聞資料庫,有些資料庫也納入了大量的新聞照片以及影音的保存。資料庫的好處可以讓民眾採用搜尋功能找到想要的資訊,業者也能將不同類型的內容給不同的客戶。當傳統報紙走向網路化,仍有不少問題須克服,版權與收費的定價給予消費者的價值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買單;另外,如何在網路化後留住廣告主也是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記者/曾玟瑜
其一,是我們所熟悉的網路新聞,只要在入口網站或各大報網站,就可以輕易點選觀看今日重要新聞;而另一種,是電子報紙,顧名思義,也就是將報紙全版的形式數位化,保留原有的報紙「版位」的概念。在數位化的電子報紙中,依然可以看見頭版新聞為哪一則、依重要性排序的新聞版面位置與篇幅的大小。以下將探討它們之間的差異。
首先,第一種網路新聞,已發展十分成熟且盛行。現在許多新一代年輕人,已鮮少閱讀傳統報紙,以每天在入口網站瀏覽有興趣的分類新聞取代了閱讀報紙的習慣,也養成了不付費的觀念。但也不禁讓人思考,傳統報紙的編輯專業是否已失去?在傳統報紙上,編輯會把新聞的重要性,利用版位、標題大小等形式賦予意義。讓許多民眾若因生活忙碌,也能每天快速掃描新聞標題與頭版新聞,或是依報導篇幅的大小,了解最近火紅的議題為何。而除了新聞版位與版面大小的表現形式外,從有限版數與空間中,編輯為讀者放入每日最重要的新聞,讓讀者可以以有限注意力掌握時事重點。而在網路新聞的訊息傳遞中,完全改變訊息架構的模式,也喪失了這些重要意義。
因此,近期以來,第二類電子報紙也開始發展中。在國內,早在2006年,聯合線上的數位閱讀網,就已推出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與聯合報的PDF全版報紙,開放國內外網友試閱與付費訂閱。並在2009年7月中旬推出線上「全版報紙資料庫」,供各公共圖書館及大學申請免費試用。付費會員,一次可以使用一年,總共能瀏覽經濟日報近六年資料,聯合報、晚報近一年的資料。特殊的是,還能用搜尋、我的報夾等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找的資料並進行存檔。在電子報紙中,我們可以同樣依「版位」、「篇幅」的編列,了解編輯所要傳遞的新聞重要性排序,保留了傳統報紙的優點並提升保存的方便性,取代傳統剪報的動作。
除了報紙數位化的部分,另類的加值服務模式也正興起中。隨著新聞有價觀念的宣傳,新聞資料庫也成為報業額外的營運方式。聯合知識庫、中時資料庫、中央社資料庫等皆為目前較具規模的新聞資料庫,有些資料庫也納入了大量的新聞照片以及影音的保存。資料庫的好處可以讓民眾採用搜尋功能找到想要的資訊,業者也能將不同類型的內容給不同的客戶。當傳統報紙走向網路化,仍有不少問題須克服,版權與收費的定價給予消費者的價值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買單;另外,如何在網路化後留住廣告主也是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記者/曾玟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