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電視網路化做了什麼?還能做什麼?

在這個網路的時代,不管什麼行業都脫離不了跟網路的關係,就連電視台也不例外。有關電視台的網路發展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不過有鑒於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動新聞以及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和微網誌噗浪(Plurk)大行其道的局面,或許是做全面性檢視的好時機。

根據筆者對國內幾個擁有多頻道的媒體集團所作的觀察,在一些基本的節目內容以及節目表的提供上,各家的做法如出一轍,不外乎是預告片、劇情或節目大綱等參考資訊,差異度不高。在影音視訊的提供上,做法也相去不遠。集團底下若是擁有新聞台頻道的業者,皆提供了免費的新聞隨選視訊以及網路新聞直播的服務;不過在戲劇節目方面則不盡相同。

以民視為例,其網站中的「民視點電視台」便提供了3種不同的付費方式以供會員收看旗下25個節目過去播過的內容。此外也有業者選擇與中華電信的hiChannel合作,而非將節目內容放置在自家的網站空間上,像是東森、公視、非凡、TVBS…等等。當然亦有業者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既在自家網站提供隨選視訊,同時也跟hiChannel、yam天空和im.TV等網路視頻業者合作,提供部分免費及收費的視訊服務。

此外,電視台網站也都有悄悄的在發展業外收入,也就是電子商務。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高達1703億元,且以其僅佔整體零售市場約5%的比例來看,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不難說明,為何電視台要在自家的網站上發展購物網了。目前國內的多頻道電視台當中,發展電子商務者眾,出色少。不過其中也是有模範生可供參考,像是民視的「娘家」和TVBS的「女人我最大」。民視利用「娘家」的高收視率優勢,將劇中的豬腳實體化並搭配網路及零售通路販售,並在形成搶購熱潮後,又逐步的將劇中其他產品商品化,放置在自家的購物網上販售。TVBS的「女人我最大」則是藉由其在美容美妝這塊領域的影響力,在自家的網站上販售由節目嚴選推薦的產品,等於替產品的品質跟銷售做了最有力的推銷。

接著不得不談的便是,近幾個月來話題不斷的「社群熱」。由於電視台的節目播放是屬於單向傳遞的溝通方式,閱聽眾無法和電視台做即時的溝通互動,以至於喪失了許多與閱聽眾接觸的機會,而社群網站便剛好補足了這塊缺口。憑藉著社群網站的高互動性和即時性,電視台得以將資訊更快速即時地傳遞給網友,並在上面和網友博感情,建立傳統溝通方式所達不到的效果。目前有像是全民最大黨、大學生了沒、豬哥會社、食尚玩家、國光幫幫忙、在中國的故事等,以節目名稱成立的帳號,也有民視新聞、衛視電影台、八大電視等,以電視台的名稱所成立的帳號。

在經由觀察這些電視台的Facebooke和Plurke的運作後,筆者歸類出以下幾種運作的模式:(1)一日捕魚,三天曬網型。這類型的屬於一時興起的,完全不知道使用這個媒介的目的為何,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只是想湊個熱鬧,等一但達不到效果便自動淡出(fade-out),例如國光幫幫忙和緯來戲劇台。(2)跑馬燈型。這個類型的平時較少跟網友博感情,只在需要公佈節目資訊時才會留下制式化的訊息,像是豬哥會社。(3)里長伯型。這類型的平時便會像個里長伯一樣,三不五時的跟網友話家常,也不定是有什麼特別的事要說,但就像在跟鄰居街坊噓寒問暖般,把網友當朋友,像是全民最大黨和大學生了沒。

最後,從以上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各大電視台正積極的使用每一個可以和閱聽眾溝通的管道,跳脫出傳統媒體的思維框架,以求將內容的使用發揮到極致。不過,從各大電視台的資訊提供、電子商務模式,一直到社群網站的利用,皆尚未看到典範的形成,充其量也就只有少數幾個個案是做得還不錯的。筆者以為,往後電視台的網路策略發揮空間還很大,除了更全面性的整合傳播科技媒介之外,更應多加思考如何利用實體節目內容的優勢在網路上操作。另外,行動科技的發展也不容忽視,思考如何將節目內容鑲嵌在手機上,使電視內容跟手機一樣無所不在,也是一大課題。畢竟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媒介,便有不同的使用習慣。

記者/張金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