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政治人物如何成功進行網路行銷

近年來,不分國內或是國外,眾多政治人物紛紛將宣傳的觸角伸向網路族群。因此在極短時間內,設立意見反應e-mail信箱、架設個人網站、加入微網誌等等,成為時下最流行的行銷方式。在這波網路行銷的熱潮中,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成功,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而他的成功,更讓這種新興行銷模式成為台灣藍綠陣營政治人物,認定為必備的宣傳管道。更甚者,這個現象在近日因為馬總統的「治國週記」、呂前副總統「天天上網不上進」的說法引發爭議後,成為國內最熱門的新聞議題。

說實話,對大多數的政治人物來說,網路政治行銷是很陌生的概念。長久以來,政治人物習慣以電視廣告、政治文宣、或是所謂「下鄉走透透」爭取民眾的支持。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傳統這些宣傳手法對於爭取年輕族群支持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許多政治人物在觀察到年輕人喜愛上網的趨勢後,開始進入網路。然而,多數政治人物的網路行銷卻呈現效果不彰的狀況。主要的原因就是源於政治人物未能抓住網路行銷的要點,因此並未引起網路使用者的廣大迴響。仔細分析,網路行銷要發生效應,必須要注意的要點不少。不過,這必須要從為何許多政治人物的網路行銷不成功談起。

首先是網路上「互動身份平等」的問題。觀察許多政治人物的網站、或是BBS上親自寫的文章,多半流於單向「宣佈」消息,而沒有「雙向」的空間。這個問題對於現在最流行的「微網誌」尤其是很大的負面效應。因為政治人物一旦被認為是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或許也是出於對網路生態的不熟悉所致),僅發佈訊息,而不與網友進行雙向交流,那麼如何讓網友們願意關心你的網誌呢?更別提發揮微網誌能經由互動所創下的認同效應。

其次,很多網路使用者對於觀看政治人物的網誌「敬謝不敏」,主因是感受不到政治人物真實的一面。部落格與微網誌為何如此熱門,就在於人與人之間能夠真誠的交心。許多人唯有在網路中始能卸下防衛的盔甲,真實的訴說對事物的看法。因此,網路上常常可見非常口語與情緒化的言論。然而,政治人物礙於形象,連網路上的發言都是文質彬彬、溫和有禮,跟時下網誌的世俗活潑文化完全不合。這樣完美形象的言論,自是無法得到網友們的認同,時間久了,自是無法獲得網友的回應。

最後,網誌是否更新夠快、文章內容是否引人注意也是重點。許多政治人物的網誌常常流於五百年不變,內容乏善可陳。還有一種是,充斥諄諄教誨型的文章,或是大力宣揚個人政績的八股文,均讓網友倒胃。此種完全不合網友們習性的文章內容,當然無法得到共鳴,甚至是製造好感。因此,點閱率自然十分低。到底政治人物該如何成功利用網路進行政治行銷呢?根據國內社群網站經營者孫傳雄的說法,「簡單地說,就是用心經營社群。」

由歐巴馬的成功網路行銷案例中,最值得一提者為聘請專業團隊,同時經營許多不同的社交網站。而台灣的政治性網路行銷,尚未看到如歐巴馬般專業經營的政治行銷模式。不過,若是以國內兩大陣營的網路行銷來說,綠營做的比藍營成功!綠營有很多次級團體或支持者主動架設網站,並且不斷蒐集活動情報、發送政治議題,吸引年輕族群進行交流討論。這些網站的點閱率,以及網誌的回應度皆有一定數量。相對於綠營,藍營雖然也有心經營網路政治行銷,但是以成果來看,發揮的效應仍遠不及綠營的表現。

整體而言,成功的政治網路行銷最重要的因素仍是視網站主人的態度而定。考量到政治人物的時間與網站管理專業問題,最佳選擇為請專業的網站行銷團隊進行網站經營與管理。然而,網站團隊的專業能力與對網路政治行銷的能力是重要的面向。如果專業團隊僅提供平台與網站管理,而未能充實網頁資訊,以及代替政治人物即時以不虛偽的態度回應訊息,則無法凸顯網路功能中即時互動的最大特色與吸引力。因此,好的團隊除了要設計能吸引網友停留的介面外,內容的充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但是一個成功的政治網路行銷策略,最重要的仍是政治人物本人的態度。以綠營的蘇貞昌為例,他擁有專業團隊利用噗浪以及專屬網誌與網友互動,甚至於日前與網友進行網聚聯繫感情,堪稱是台灣政界中最成功行銷的案例。姑且不論是否所有回應都是由他本人親覆,其關心網路族群的印象早已藉由成功的網路經營深植人心!

綜合前述,一個成功的網路政治行銷,需要結合好的硬體(即個人網站或是微網誌經營團隊),以及好的軟體(文章內容,以及時效、誠意)。不過總歸一句,政治人物本人是否願意時常花時間、並且真誠向網友表達內心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夠讓網友感受到與自己的貼近感,並且傳達個人魅力,自然能吸引網友匯集,並且取得信任與支持。架設花俏的部落格很簡單,但是如何成功達到預期目的,便有賴政治人物本人的誠意,願意花時間與心力長期與網友「搏感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